苏格拉底至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8-09-20 10:49黄珊妹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德性道德教育

黄珊妹

摘 要: 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他把至善当作自己的终身理念和最高要求。在坚持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今天,走进苏格拉底,走进他至善的思想体系,重新用一种敬畏的思想解读他至善的灵魂,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找到自己心中的善,认识心中的善,实现心中的善,守护心中的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保持心中的宁静,追求一种至善的生活,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培养理性的思维,正确评价自己;注重德性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用至善的美丽托起生命的太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守好心中最亮丽的道德信念。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至善 德性 正义 道德教育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行为都是美好的,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行为都是智慧。可见苏格拉底是一个善良勇敢正义的人,也是一个充满道德与智慧的人,他一生所追求的至善是何以可能?

一、走进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喜欢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谈论政治、战争、友谊、伦理道德。苏格拉底对吃饭穿衣没那么讲究,一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学问上。他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所以,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尤其是他至善的思想理念,是人类生命的精华,是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知道的哲学境界。

二、苏格拉底至善的特性

追求生命的崇高与至善成为苏格拉底人生的真理,甚至面临死刑他都始终相信:“面对死亡,大家应该充满希望,一个善良的人,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亡,都不会有东西伤害他,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事情。”[1]在苏格拉底看来,追求善的美丽,实现至善的真谛应该是生活与生命最圆满的结局。通过认识和通读苏格拉底至善的思想理念,我把它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善是本性的具足与自然流露。所谓“善是自然万事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2],每个人心中都存有善的种子,只是我们自己没有认识和发现它的存在,由于环境的变换和污染才会有与善相对应的恶产生,因此认识和发现你心中的善,才能激发潜在的德性。其二,善在层次上是递进的。善虽然是本身所具足的,但是你要认识它也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身的德性即“德性即知识”,也就是要認识心中的善,从而找到心中的善,进而实现心中的善,守护心中的善,最终实现生命中完满的至善。其三,善具有积极向上的和谐精神。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能量,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修养,是追求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品质,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这种和谐美好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攻击和诽谤,他始终以积极和谐的方式实现心中美好的善。其四,至善就是道德哲学的最高境界。因为善追求的是正义、勇敢、慈悲、美德等道德情怀,至善比这些道德情怀更加纯粹,也更加高贵,正如苏格拉底在死刑面前依然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真理的智慧点亮黑暗的城邦,点亮每一位城邦的公民,唤醒他们沉睡的良知。

三、重新认识苏格拉底至善思想

苏格拉底是一个很懂得生活法则的人,也是对自己的生命极其负责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未经过审视的生活不能叫做生活,未经过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3]他以牛虻自居,说自己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出现那些道德败坏之人及那些自以为是、自认为自己很有智慧和趋炎附势、高官桀骜之人进行挖掘、讥讽、嘲笑。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苏格拉底,重新认识他至善的思想理念,就会发现它的和谐与美妙、纯粹和高贵,从而触动心中那消失已久或沉寂已久的善。

(一)找到你心中的善。

找到自己心中的善就是找到生活与生命的意义,找到行善的方向,可以说它是一种能力的范畴、一种行动的力量、一种爱的力量。苏格拉底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属于心中的善,探求行善的方向与方式。他喜好涉猎群书,研究经典,读诵诗文,用哲学的智慧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知道学问和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很重视教育。他常常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如何找到自己心中最美的善,从而实现心中的善等。不仅如此,苏格拉底还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天下苍生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刻警醒和鞭策自己将善的能量注入其中,让德性的种子普遍开出正义美丽的花朵。因此,找到你心中的善,就是找到你心中的德性。

(二)认识你心中的善。

“德性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认识自己很重要,如果一个人都不认识自己,那么将与行尸走肉没有区别。认识自己就是认识心灵的内在原则,也就是认识德性亦指人的本性,他觉得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成为现实的和真正的善。因此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认识心中的善,那是活着的根本意义,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源,而是他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界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的善。”[4]只有认识自己心中的善,才会感受到人性的光芒,生活与生命的光芒。苏格拉底虽然一生是贫穷的,但他的精神却是富足的,身体是健康的;没有身份地位,却是最有智慧的;没有高官厚禄,却能做为人民福利之事,这些都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心中的善。因此,认识你心中的善,才会更好地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真正的节制,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什么是真正的德性,什么是真正的美,那才是真正的生活与真正的人生。

(三)实现你心中的善。

苏格拉底认为:找到心中善的方向,进而认识自己,认识心中的善之后,就是实现心中的善,这是最重要的过程,也是最有意义的过程,也是体现生命最真的过程。苏格拉底做到了,而且创造了一套实现自己心中的善的方法,并使之“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那就是“是什么问题的思路”和“助产术的方法论”、“是什么的问题”的提出为我们认识事物的确定性、普遍性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认识,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而“助产术”采用问答的方式,通过“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四个环节,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胎儿,而这些认识思路和方法,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德性和善所必需的重要智慧。因此,苏格拉底才会善于辩论和讥讽那些恶的人,也为实现自己心中的善具备更强的能力。苏格拉底不管幸不幸福,都谦卑地用自己的智慧守护每一位雅典公民,教授每一位求知者,而且无私无偿地用善良、正义和德性告诉人们:没有什么比善更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实现心中的至善更加可贵的内容,面对满腹经纶的学问,他实现的是公益教学的至善;面对真爱涌起的妇人,他实现的是节制理智的至善;面对他人的诬告诽谤,他实现的是宽容大义的至善;面对阿谀奉承,他实现的是正直果敢的至善;即使面对死亡,他也能够实现灵魂那份悠然洒脱的至善。

(四)守护你心中的善。

苏格拉底毕生关心的是智慧、真理及灵魂的幸福,他要做城邦的牛虻,以自己的嗡嗡声惊扰那些出身高贵而困倦、愚痴暗顿的动物。他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永远守护自己心中的至善。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犯有赎神罪和蛊惑青年罪,《苏格拉底的申辩》是他在法庭上自我辩护的记录。“雅典的人民:原告们的讲话似乎非常有道理,却一句真话也没有,在他们的假话中,有一句让我感到惊讶,那就是他们警告大家不要误信我的绝顶雄辩,实际上,除非雄辩就是将纯粹的真理告诉大家,否则我就不知道什么是雄辩”[3]。苏格拉底在法庭上逐一反驳所对他的指控,并告诉城邦的人民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坚守自己善良与真理的正义,无大义凛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如他在辩护中所说的:“有人可能觉得我应该为这些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的行动感到羞愧,但是,如果行动真正有意义的话,就不应该去考虑生命的安全,如果一定要考虑生命安全,那在特洛伊城之前的英雄们就成了坏人,每个人都应该舍生忘死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坚持。我曾在波替底亚当过兵,那时候都不怕死,坚守自己的崗位。”[3]现在“神现在让我做件事情,难道我会害怕死亡而临阵退缩吗”?因此,不管遇到怎样的困境,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与正义,守护心中的至善是苏格拉底高贵的灵魂。

四、苏格拉底至善思想的当代价值

苏格拉底时代已离我们甚远,但他的情怀与故事,他追求正义与自由,追求真理,勇敢无畏、坚贞善良、公益博爱的至善思想道德更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对构建社会主义美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重要的哲学箴言,也是他对他的学生乃至更多的人的要求和提醒,通过认识自己进而审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正视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因为没有良知,没有道德伦理,迷失了自我与自性,一些人会做出违法和缺德的事情。因此,重新认识自己和审视自己是我们找回良知的开始,是我们向善的开端,也是我们美好人生的起点。苏格拉底曾给自己立言:“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灵魂,让每个角落都铺满良知的声音,让美德的光辉普照天下。”[5]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德性,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和意义,这是苏格拉底至善思想的开始,也是他一直追求和尊崇的哲学命题。

(二)培养理性思维,正确评价自己。

苏格拉底曾立言:照顾自己的灵魂,使臻于至善至美。苏格拉底这里所说的“照顾”,就是指培养理性的思维及理性的行为,从而剖析自己、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一直对充满智慧的阿斯巴拉情有独钟,即使结过婚,他对她的爱仍不减不变,但他始终只把这种爱埋藏在心底,只是在心里保存着那份爱与思念。有一天,两人恰巧相遇,而后都不约而同地走向林荫道。一开始苏格拉底无法抑制地按着阿斯巴拉的肩头,最终却将手缩了回来。他问自己:难道要成为情欲的奴隶吗?不,他不想那样,他也不想背叛有着优秀政治家眼光与抱负的伯利克里,就在那一瞬间,他认识到他所扮演的角色:有妇之夫;伯利克里的朋友;自己的主人。认识他让他变得理智,让他控制住了自己不应该出现的行为。另外,苏格拉底觉得每个人都有理智的一面,只是很多人在关键时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智,从而做出一些违法或缺德的事情。苏格拉底拥有理性的思维,能够理性看待万物,理性看待自己,从而理性走向至善的生命。

(三)注重德性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苏格拉底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即“德性即知识”,认识德性,认识自身内在高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认为追求普遍的、绝对的善德,使生活和生命都有了高度,有了至善至美的轨迹。所以“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但要追求有道德的人生,有美的德性,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那就必须有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在求至善和品德的培养及心理能力的发展;并以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在求得至善,人类之所以能达到至善的境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致力于道德的修养,以完成理想的人格。苏格拉底承认客观真理之存在,同时又主张自我努力的必要;前者为知,后者为德;知德合一乃苏格拉底理想中的人格。他的用意在以道德为具体的间架,以知识为抽象的内容,建立一个注重道德伦理教育的思想体系,实现最完满的人生境界。

(四)用至善托起生命的太阳。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只要心存正念,用至善托起生命的太阳,就会照亮人世间的每个角落,让一切真相都变得光明永恒。苏格拉底的哲学同他的正义、坚强、勇敢、善良、美德是联系在一起的,与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他把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联结起来,他为了祖国而追求善的理想,即使他的祖国用死刑回报他的奉献,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愤怒或悲哀,依然诚恳地用他那智慧的言辞嘱咐和奉劝世人要追求向善,追求正义和自由,注重德性,他知道他的逝去是为了更好地重生,为了更完满的至善,他宁可背负更多的委屈和压力,也要用至善的行动唤醒世人的愚昧无知。“面对死亡,大家应该充满希望,一个善良的人,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亡,都不会有东西伤害他,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事情”[3]。哪怕是死亡,也是一种至善的美,一种永恒的美,因为它可以让灵魂得到升华,得到不生不灭,得到更美的神韵。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3:54.

[2]刘小枫,陈少明,主编.苏格拉底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美]霍普·梅(Hope May),著.瞿旭彤,译.苏格拉底[M].北京:中华书局,2002:89-208.

[4]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58.

[5]李丹.论苏格拉底的德性[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1):45-47.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GKSXKA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德性道德教育
柳亚子书法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苏格拉底教学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