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问题

2018-09-20 10:49刘昀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刘昀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发挥互联网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从“互联网+”的含义和特征入手,探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策略

1.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应用,高校学生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重要群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不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互联网已经影响高校学生的行为、思想和观念,因此互联网背景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带动社会发展的网络平台,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及连接一切等特点。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是创新和改革的重要动力。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仅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对网络平台的相关知识相对匮乏,这也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政治思想内容,还要学习多样化的网络知识及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还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但是目前相关人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2.2一些高校学生缺乏网络法律观念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产生的不良影响随之而来。目前我国网络方面的制度还不够规范,相关制度不能为学生提供保障,这种制度的缺失导致一些学生法律观念较差。这些学生对于网络虚拟世界的认识不够加上叛逆心理共同导致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滞后性。要想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网络法律观念,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2.3一些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一些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不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保留以往教育理念并且沿袭以往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看,一些高校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致缺乏学习积极性。互联网的普及为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丰富了教学资源,为教师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机会。另外,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容,他们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会提出疑问和见解,同时辅以互联网相关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3.2消极影响

互联网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导致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络管理的难度,一些人开始利用网络以不正当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且一些恶意的言论在一些方面干扰舆论方向,对社会发展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这些现象危害一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也是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负面因素。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4.1利用“互联网+”为高校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产品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并具备专业的应用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在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等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以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综合能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完善知识体系,便于进一步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2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虽然一些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性不高,但是课堂教学作为经典的教育平台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的价值是不容小觑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念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公益、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3整合资源建设“互联网+”育人环境

为了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营造“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首先,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整合教学资源对其进行管理和建设。另外,高校可以和学生家长合作,为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应该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通过加强高校网络设施管理、加大投资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各个地方使用无线网络。通过建设“互联网+”环境,为学生提供“互联网+课堂”、“互联网+校园”、“互联网+图书馆”等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此外,高校还可以整合校外资源,比如借助社会力量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4.4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除了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外,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可能消除“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网络监管和构建网络环境方面入手。由于“互联网+”虚拟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且人们在网络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为了自己的利益诈骗、辱骂他人及造谣等。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同時加大网络的监管力度,推行实名制并惩罚恶意造谣、诈骗他人等行为。除此之外,所有网民都应该洁身自好,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传播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净化网络环境,从而给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5.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因此将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当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更新理念,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教师除了提高网络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为高校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整合资源建设“互联网+”育人环境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峰.主客体视域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路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5(4).

[2]台春玲.高校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6):86-88.

[3]王宇龙.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8).

[4]李星乔.情感视角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探析[J].科教文汇,2017(19):9-10.

[5]王诗婼.翻转课堂在日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4(29).

[6]孙华.MOOCs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0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