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语境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2018-09-20 10:49刘华玉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刘华玉

摘 要: 本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现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论证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与现实路径,以真正拓展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实践维度。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 瓶颈问题 改革路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比重总体偏低,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市场对接度和社会应用性不足,“高校传统的培养人才模式与当代企业用人需求矛盾不断深化”[1]。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新一轮体制机制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在现阶段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的社会语境下,具体探究并谋划和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当前现状与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师资力量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核心因素。我国从新世纪以来实行的全面扩招国策给各大高校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校方需要在软硬实力方面迎合学校规模扩大的发展,但师资力量方面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具备的,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和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一直存在,虽然近年来师资力量逐步提升,但不足现象依然存在,師资除了数量不足外,还表现在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足。

随着专业设置的细分,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构成看,问题主要表现为:老教师虽拥有深厚的美术教育背景,但难以有效转型,新进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但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出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历、教龄、职称和实力不对等现象。此外,从大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地区的一线教师综合实力远超二三线地区的一线教师,教师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影响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2.教学模式有待优化

从教学理念和教学体制的角度看,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相对保守僵化,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在高校中采用较为普遍,但结合各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和实际的融合优化和有效运行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经调研,现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虚拟课题和理论教学偏重、注重课堂教学而轻课下交流等问题。

这些现象的产生直接与教学体制和教师的教育经历有关。教学体制主要遵循原有的课堂教学体系,改革仅仅是在原有教学体系中的改良,而未彻底放开课堂教学。从教师层面看,绝大多数高校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占比一般均能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高,“当前,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逐渐趋向年轻化”[2],并且学历层次都很高,这就意味着这些老师基本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课堂教学,没有太多社会实践经验。此外,我国的艺术设计高学历教育重点在于理论研究,这更让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这些以年轻教师队伍为主导的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更多的是延续之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僵化,相对缺乏创新。

3.职称评聘制度约束

高校教师的晋升离不开职称评聘,受到高校职称评聘制度的影响,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均衡”发展,其中教学方面内容涉及:教学工作量、教学论文、教学质量考核、编写教材、教学效果、优秀教师评选等;科研方面涉及: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论文、专利申请、科研转换、成果推广、社会服务、设计竞赛等。职称评聘制度下“均衡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术业有专攻,制度设计引导专业教师从专业技能型转向全能型发展,这种制度的设置约束了实践教学发展。此外,部分高校为出成果,为在地区和全国范围内提升排名,要求或限定教师与评审文件内容相关的领域和范围开展研究创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偏离教学初衷,一些高学历和年轻教师表现得相对从容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发展步调受到限制。

4.社会实践结合度低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全民创新创业的浪潮下,高校教师开始注重走向社会创业和为社会服务,从理论上说高校教师在创业和社会服务做到与社会深度接轨,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自我设计能力,并将社会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更容易走向社会。调研发现,一些教师在创业和为社会服务过程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但多未深度思考与教学相结合,一些中小城市的高校教师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设计市场和设计前沿的认识不够和要求不高,所承接的项目一般较低端,很难创作出有深度的社会实践作品和方案。

5.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质量提高,制度先行,“如何让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得更加科学合理是教学改革与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工作”[3]。先进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特别是完善激励措施更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调研发现,奖励、加分等积极性举措比惩罚、克扣等严厉性绩效考核方式更易被教师所接受。此外,学校的政策导向性对于调动积极性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注重科研工作的教师比注重教学工作的教师回报更多,这就需要学校在政策导向和考核中做到平衡,对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收入、职称、评奖评优等方面与偏重科研工作的教师同等对待,否则会挫伤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育积极性。此外,管理制度设计不健全,会滋生投机取巧之人破坏教学体系生态环境,扭曲教师的价值观。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实践教学有利于知识技能深度掌握

实践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创造性生产活动。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偏应用性的学科,社会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未融入社会之前,要取得实践经验和少走弯路,实践教学为其提供重要的学习和教育平台,为将来的实践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在于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新鲜的“体验性教学”更能让学生成为主导地位。此外,实践教学更加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涉及的问题更加具体和复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适应性和目标针对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过调研发现,首先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实践教学来说更加乏味,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中更加容易被遗忘,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知识和技能。其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实际上体现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关系,主动的学习态度在知识的掌握方面更加全面深刻。再次,实践教学的目标性更明确,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能让学习成果得以转换,通常被企业采用最终走向市场的设计作品让学生更具自豪感。

2.实践教学驱动课程知识有机衔接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所设立的课题一般多为虚拟课题,所谓的虚拟课题,即没有市场环境和企业背景的课题,这些课题研究会造成设计风格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设计创意停留在形式主义之上。实践教学一般以具体项目为设计对象开展教学活动,项目需要从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到创意构思、设计管理再到实物呈现、客户评定、市场反馈等整个设计流程,课程学习贯穿三大构成、设计思维、设计管理、专业设计等课程,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贯穿链接,学习更加系统,知识掌握更加牢靠。

3.实践教学促进社会经验有效积累

新时代,社会进入高速运转状态,同时也压缩了企业成长的过程,一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讲究经济实用,对人才的培养阶段逐渐丧失耐心,迫切需要能直接上岗和完成工作岗位的经济实用性人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工作经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尽早适应社会环境。实践教学改革解决了高校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

4.实践教学推动团队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是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团队凝聚力和团队创新是项目出色完成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背景下市场供需等信息铺天盖地,极大地刺激了广大设计从业者,相比传统的虚拟课题已经很难调动教学的积极性,相比传统的老师直接打分,学生更加希望通过赛事和实践项目检验自己的设计水平,通过获奖或创造经济效益得到认可感。实践教学的优点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设计团队的组建,团队凝聚力实际是反映设计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动力,在项目利益的促进下,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各自发挥特长,提高整体设计水平,不断培养自我创新精神,有利于课题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改革措施与科学路径

1.实践项目引入课堂

将项目引入课堂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实践教学过程,“课题性实践教学实际是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深化的阶段”[4],项目一般分为横向课题、参加赛事和企业委托项目三种。项目引入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企业和赛事举办方来说可以在短期内收集很多的设计方案,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已逐渐被社会和高校认同”[5],而且赛事专业实践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提前选好赛事项目,按照赛事要求指导即可;而横向課题和企业委托项目对于教师自身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将项目委托给教师或团队完成是项目进入课堂的基础。

2.工作室制度拉近距离

工作室制度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首先从情感上说,工作室制度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传授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知识更全面;其次,工作室的成立一般建立在项目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目标明确性,学生在工作室中担任的角色更具针对性,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可以连续实践学习;再次,工作室的项目一般都是具有经济回报,除了教师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外,一般也会与学生一起分享成果,这种共赢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工作室制度更容易打造精英团队,强化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提前做好融入社会环境的准备。

3.专业导师制度跟踪指导

专业导师制度是借鉴研究生教育模式,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将学生分配到导师名下,导师在四年教育过程中充当课堂之外的实践指导,四年的陪伴和跟踪教育可以系统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能因材施教,更能循序渐进地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专业导师制度是将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起到优势互补的课程教学作用。专业导师制度相比课堂教学更加自由,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量化考核和保障制度,否则由于本科学生数量庞大,其效果很难得到保障。

4.翻转课堂提升成效

翻转课堂是近些年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旨在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翻转成“学教活动”。先学后教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的场景除了自学理论外,更侧重实践创作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5.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从2011年开始,教育部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资助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创业实践,从国家政策的大环境看,全民创新创业给大学生未来发展带来前所未来的机遇。大学生作为拥有高知识水准的高端人群,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开放、先进的思想,在创新创业方面较普通群体拥有较高的成功率,但缺少的是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创新创业实践是多赢局面,从教师角度说,优选形成的学生团队智囊团运转成本较低,并且具有开创思维和前沿思维;从学生角度看,拥有教师指导的团队更具凝聚力,一些教师拥有的学生资源和学校设立的平台给团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资源保障,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开拓;从国家层面看,高校是聚集人才的地方,在高校进行全民创新创业扶持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成功率相对较高。

6.队伍建设机制走向完善

组建和培养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是实践教学的保障,然而要大量引入同时具备高理论素质、专业实践经验丰富、国际视野的高精尖的设计人才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不太切合实际。首先,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的高端人才本就凤毛麟角;其次受到地区的差异和学校层次等因素影响,欠发达地区和普通院校的条件难以对高级人才产生吸引力。以此,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团队不能一味靠招贤纳士的方式。在招贤纳士的同时加大内部团队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为未来的专业学术发展奠定基础”[6],并特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设计师开展讲座、短期课程和交流合作,纳入教学团队建设是较为可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晖,饶媛媛,揭志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中国培训,2016(3):33.

[2]刘奕.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5(1):217,284.

[3]胡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新美术,2011(10):96-100.

[4]王娜.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3):342-343.

[5]明兰.基于学科竞赛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5(5):106-107.

[6]杜珊.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2017(2):168-169.

基金:安徽工程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7zyzhgg01);安徽省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6jyxm0103)。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星.云.海》
《花月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