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导向的时代价值

2018-09-20 10:49仇丽琴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立德树人新时代

仇丽琴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篇章,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导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体现了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对于党的十九大思想理论的响应,同时从多方面体现出关乎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新时代 时代价值 国家发展 民族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发展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符合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高校。适合我们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意味着其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内在灵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久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2]。“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下必须完成的高校教育任务与实现的目标,同时,“立德树人”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德育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教育人才的指导方针,其在新时期被重新赋予新的时代价值[3]。

一、实现国家富强的时代价值

在十九大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意味着,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迈入正轨,在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未来发展道路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国家富强是民族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在动力不足及高科技竞争力不足的困境,在全面发展多边贸易的趋势下,我们更要促进国家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强周边国家对于我国的认同感,在以“一带一路”为导向的周边国家贸易发展局势中取得共赢局面。

国家经济发展现状要求高校教育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化人才,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教育领域进行改革,深化教育体系转变,开创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力度的全面协调发展局面,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深入实施科研创新培育计划,为行业发展培育精英人才,增加科研创新的内在动力,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增强国家发展内在动力。

当前国家之间的多方面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家间的贸易竞争,不仅仅是制造业的竞争、文化产业的竞争、电子科技产业的竞争等,都是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新兴领域的主要趋向人群仍旧是年轻群体,想要在全球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需要长期的、科学的、合理的发展规划。为增强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社会创新力量和发展力量生生不息,高校必须培养出一批复合型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培养全方位发展人才,培养国家发展的典型化人才,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力量,是当前教育的重心任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意味着对于高校生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基础的学科学习上,还将延伸到思想道德建设层面。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能力将决定我国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逐步提高人才素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三)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实现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新时期加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4]。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发展更科学、合理,在符合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的同时,为个人发展提供重要环境。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合理的格局,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重要环境。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国家急需的人才类型,当前国际局势变化莫测,我们需要更加能够适应当前国家发展的人才,从而不仅应对当今社会的局势,更在未来历史发展局势中灵活应变。

高校人才的实力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决定着我國未来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实现人才的最终发展,为国家富强增强内动力,最终助力我国富强和民族发展,即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

二、实现民族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立德树人为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时代特质,使民族精神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讲话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所在,文化在民族精神中充分体现出来。民族精神是国家安身立命之本,是民族发展之魂,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进行区分的重要标志。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国家发展和教育事业中将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形成更科学合理的具体实施方式。立德树人为新时期的民族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时代特质。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传承以德育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德育这一理念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即古代诸多教育家和官方提出的所学教育内容“六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且“礼教居于首位”,“礼”教就等同于当今社会提出的德育。可见,德育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其重要地位是始终不变的,理论化的“立德树人”指导我们的实践切莫本末倒置。新时期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道路。

在高校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导向,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中流砥柱,预示着民族发展的未来趋势,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5]。在“立德树人”教育导向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拥有更符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能力水平,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在延续民族文化力量的同时,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历久弥新。

(二)立德树人为民族文化传承培养人才,搭建桥梁。

民族文化的传承,归根结底是人的传承。习近平曾在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明确说明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6]。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坚实力量。

首先,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实施会影响整个高校教育的教育走向,这就意味着高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仅是单一的、应试教育下的、只會读书的学生,而是关心国际局势、关心国家发展、关注民族进程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立德树人扭转了高校发展的传统走向,为高校发展注入了与时俱进的新鲜力量,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真正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其次,立德树人教育导向的实施会影响高校学生,将立德树人摆在高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其实质就是将学生的发展摆在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位置。高校学生的未来走向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如果培养的学生是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毫不关心的人群,那么教育将毫无意义。只有赋予高校生更多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高校生的家国情怀,他们才会真正成为以国家、以民族为奋斗重心的青年人群。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民族文化传承为重要目标,以高校生为桥梁纽带,是新时期立德树人教育导向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三、实现个人成就的时代价值

(一)立德树人有利于个人内蕴的潜在积累。

教育的目的,即为教育出人才,教育出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个人有发展的人才,在新时期时代背景之下提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导向,将立德树人的地位进一步强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教育的必要要求,也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科学合理之处。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时代问题,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这都对现代化环境下成长的高校学生提出了要求。

构建立德树人实施方针,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培育深厚内蕴的高校人才,有利于个人内蕴的潜在积累。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对于君子、对于青年、对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运转中积淀了对于中华人民的品质要求,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不仅是对校方和政府提出的教育计划,更是对于大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立德而后树人,树人必先立德,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道德管理工作,严于律己,做好自身工作与发展的同时,密切关注国家发展与国际局势,培养个人的家国情怀,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育对于人们的要求是“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教育的宗旨和归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更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新鲜力量,当代大学生需要在现代化建设大趋势中学会沉淀自我。也就是说,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能够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和成才环境,立德树人强调对于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在思想文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在思想文化教育中熏陶与积累自我,与同辈共进,与长辈相携,是立德树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的良好学习氛围。总之,相较以能力为重心的教育理念,以思想道德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也更为合理化。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更有利于当代高校学生个人内蕴的潜在积累。

(二)立德树人有利于个人价值的本质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中,将个人价值在集体价值中实现,将个人成长置于集体成长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相关联的,没有离开集体发展的个人,更没有离开个人发展的国家,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之下,个人价值的本质实现就是将个人价值置于国家发展价值中实现。

中国古代所说君子安身立命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近代以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绝于耳,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质,每一个时代对于个人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新时期背景之下,学校教育对个人的要求即为“人的全面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将个人事业置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之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个人价值的实现最后会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成功而实现,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个人提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以人的德育发展为重要目标。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根本的,十九大讲话提出,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须“德”、“才”兼顾。正如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立德树人能够为个人提供全面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方针,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逐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水平,提高个人能力水平,是立德树人最终达到的目的。成为高校教育的优秀成果,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贡献力量,就是个人价值的本质实现,也是个人修养的最终到达。

四、结语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方针,是自中国教育进入现代化以来一直在走的道路。但是,立德树人根本理念的实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道路,一直存在一些发展问题。比如,一些学校仍旧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而非“德”、“智”并重,这一现状不仅是教师的问题所在,更是旧有理念根深蒂固的作用。这一现象会带来一些潜在社会问题,如高素质人才外流等。这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存在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问题。所以,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重要的是依靠教育力量解决社会发展存在的潜在问题,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道路。

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增添内在动力,为民族文化发展搭建桥梁,将民族之根深深种植在当代青年心中,增强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同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更有利于个人在高校中成长和成才,有利于个人内蕴的潜在积累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总之,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具体实施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充分重视人才的力量,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立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位置,坚持以教育出优秀的人才为中心,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中国问题、中国国情,增强家国情怀,培养文化底蕴,成为合格的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倪邦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2):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4]刘尧.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6(10):1-6.

[5]范跃进,刘恩贤.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0-15.

[6]黄蓉生,石海君.论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6-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策略研究”(项目编码HE4022)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立德树人新时代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