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斜杠学生”的培养

2018-09-20 10:49杨扬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育人

杨扬

摘 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较快,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伴随着“斜杠青年”概念的出现,独立学院里的“斜杠学生”群体悄然走到台前。研究“斜杠学生”这个富有时代性的新兴概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榜样育人和自育育人六个角度分析培养“斜杠学生”的新路径。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斜杠学生 育人

我国独立学院自1999年创办以来,发展较快,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共有265所。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自创办以来,一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人才,特别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入愈来愈深,方式多样,手段先进,影响和改变着独立学院育人的业态。

一、“斜杠学生”的内涵鉴定

“斜杠学生”一词源自“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在《双重职业》一书中提出这个概念,主要特指一群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职业身份而具有多重职业的年轻人。“斜杠青年”倾向于在自我介绍时,用“/”表示自己的多重身份,譬如:郭敬明:作家/导演/出品人/董事长,赵薇:演员/歌手/导演/监制/投资人,Elon Musk:技术工程师/董事长/电影制片人/慈善家……

“斜杠青年”概念在我国的兴起与流行,说明着我国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社会消费的整体升级,资源跨行业整合,“个人+平台”发展模式异军突起,都使传统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化和可渗透化[1]。在校园里,“95后”的在校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不论是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各种便利,还是参与“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中,他们都显得游刃有余。一个个直播平台、知识分享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开始不满足于教室里、课堂上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很多人对“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身份有了向往和尝试,他们便是本文中所讨论的“斜杠学生”。所谓斜杠学生是指拥有主流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对于超过一个领域有专注兴趣和特长并付诸实践的青年学生,这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提出的“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是不谋而合的。

二、培养“斜杠学生”的重要意义

1.培养“斜杠学生”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重视对青年的教育,计划实现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方向发展,首要的便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学校教育全过程。改善课堂教学,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科学设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深入开展‘挑战杯竞赛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支持培育学生科技创新社团,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探索提供必要条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体现出国家对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2.培养“斜杠学生”是应对就业问题的现实考量

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就业难度加大,意味着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势必要储备着能够立足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传统的独立学院的教育方式,多集中于第一课堂,通识教育不够广博,专业知识不够深刻,创新能力培养欠缺,四年学习生涯,学生往往吃了个囫囵吞枣,这样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个体发展空间和想象力,也必然满足不了就业市场愈加严格的选拔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特点,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身情况,多元化、多能力、多维度地培养学生,鼓励学生在有限精力的条件下,多尝试、多体验、多实践,以充足的储备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情况。

3.培养“斜杠学生”是营造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的题中之意

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呼,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学院设立了“科研立项”、“星光杯”、“京英杯”等一系列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并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在比赛的同时挖掘潜能、分析项目落地的可行性,支持和鼓励他们创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对于各个独立学院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義,争取让每一位在校学生都有想法、有意愿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创新教育的普及性,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把学院变成对“斜杠学生”的培养创造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的沃土。

4.培养“斜杠学生”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绝佳机会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斜杠学生”,首先必须培育主流价值观和健全人格。在我国,主流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关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青年学生需要达到的方向。青年学生应该将在独立学院中学到的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内在素质,成为高等学校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推动力;其次要认识自我,知道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下一步才是如何干,如何干得好。“斜杠学生”的主业是学生,副业可以是自己擅长的某种技能,比如健身,比如绘画;课余时间对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挖掘,发现自我,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拓宽视野,还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和增强成就感。一份副业是一个了解外界的窗口,“斜杠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接受新鲜事物,展现自己的能力,真情实感地了解社会,与社会接触,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理性。

三、独立学院培养“斜杠学生”的路径

当前,“斜杠学生”并不是学生中的主流。但活跃在校园里多个领域、拥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斜杠学生”成为许多普通学生眼中羡慕的对象。如何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斜杠学生”,成为独立学院育人的新课题。独立学院需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网络、榜样和学生自身等六个方面着力,才可能真正实现“斜杠学生”的培养。

1.课堂育人

课堂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第一阵地,对学生的影响和触动不可小觑。就目前状况而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往往把教学重心放在专业课程上,教师学生都对通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空间不大。对于向往全方位发展的青年学生来说,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业和方向,而通识教育则能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坚毅品质、奠定认识世界的基础,选修课程能帮助他们更加接近与自己兴趣点更加接近的课程。鉴于此,独立学院应该平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注重对学生完整人格、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基本技能、知识结构的引导与培养,尤其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的这个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長,形成青年学生的理性认同,然后转识成智,转智成信;其次扩大选修课的广度与系统性,让选修课不再作为必修课课外的调味品,而是成为学生尝试、选择、培养专注兴趣爱好的一块基石,让“斜杠学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实践育人

时代在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永远不会变。目前,独立学院里每个学生的实践仅仅集中于刚步入大学时的军事训练和每年寒暑假社会实践,覆盖面远远不够。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应覆盖学生成长的全部阶段,形成“课余经常性实践、周末重点性实践及寒暑假集中性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课余经常性实践是指个人勤工助学及学生组织在校内外进行的非固定性活动;周末重点性实践主要依托党团及学生组织,定期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活动;寒暑假集中性实践则以项目化为主,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集中性岗位体验、就业见习等活动[2]。独立学院需要着力加强实践育人的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和指导实践项目,不仅是辅导员,还应该有相关专业教师和主动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3]。“斜杠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实践经验、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理论体系。

3.文化育人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现代青年珍贵的财富。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独立学院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文化创新主要发源地,自然也具有文化育人的责任和担当。中华传统文化不仅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一脉相承。因此,独立学院可以设立一些中国诗词鉴赏、中国历史等文史哲类的课程,加强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出人格完善、理想坚定、全面发展、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的杰出学生。每个学校的校训精神、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关爱奉献服务社会的优秀品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教师们口口相传、以身作则,各项主题教育活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心中,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指南,了解社会、反思自身、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4.网络育人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独立学院教书育人局面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两个行业相互渗透,深刻影响了教师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便利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不加以甄别,网络上垃圾信息、网络思维碎片化、过于膨胀的消费主义和毫无节制的游戏也对“95后”的青年学生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独立学院要达到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斜杠学生”的培养目的,就必须借助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网络技能培训、网络人格塑造,对青年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引导和规范[4],让网络这把利器物尽其用,使大学生更好地挖掘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教育目的,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等领域的新阵地的作用,开启网络育人的新征程。

5.榜样育人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年龄一般为18岁-22岁,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举止言行很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尤其是对榜样的关注与效仿可以激发潜在的动能和社会行为[5]。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讯息,其中包括各行各界的精英事例。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学生们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崇拜之势愈演愈烈,更加认同知识储备齐全、多才多艺榜样的力量,期望从这些榜样身上寻找共同点和亮点,成为丰富知识和锻炼技能的一块奠基石。青年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成了斜杠学生,同时又成了朋辈间表率,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6.自育育人

无论是实践育人、网络育人还是榜样育人,学生个人都是主体,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青年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首先,“斜杠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创新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诚信、合作、艰苦奋斗、责任感强的美好道德品质,优化知识结构,做好个人学业生涯规划,取长补短、趋利避害,设计与自身特质、社会需求相符合的目标加以尝试,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随意性。其次,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施展才干的平台,虽然人人都能有“上台”的机会,但是要站得长站得稳,必须时刻保持自我学习的状态,努力吸收外部养分,持续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软实力”[1]。

总而言之,“斜杠学生”是“互联网+”这一时代下的新型产物,顺应时代而生,未来发展可期。独立学院作为他们成长成人关键点的一片土壤,务必夯实好课堂育人的坚固基础、建立好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内化好文化育人的精神财富、树立好网络育人的阵地意识、发挥好榜样育人的表率作用和引导好“斜杠学生”自育育人。

参考文献:

[1]杜敏,DuMin.职业发展中的“斜杠青年”现象论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7(5):78-83.

[2]王卓凯,李力,胡小溪,等.高校实践育人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6(1):65-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_142870. html,2012.1.10.

[4]蒋广学,王志杰.“互联网+青年教育”的热实践与冷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17(7):114-119.

[5]敖成兵.斜杠青年: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职业身份解码[J].中国青年研究,2017(12):80-84.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