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高校新型教学互动

2018-09-20 10:49王末英顾期斌蒋芳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高校教学新媒体

王末英 顾期斌 蒋芳

摘 要: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变革,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互动中形成,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当今高校教学互动的困境,探索通过师师交流互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生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给学生美好的学习和发展体验。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教学 教学互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电脑、手机等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方式变成常态。数字化的新媒体时代:微课、慕课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毕博、微助教等为我们创造了便捷高效的教学平台。各学校大力融合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互动中形成,好的教学互动是师生共同盼望的。

一、目前一些高校师生互动的困境

高校教学互动是师师、生生、师生双方交流情感、沟通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双向交互过程。尽管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促进教育变革,但目前教学互动仍然存在困境。

(一)单向为主、缺乏交互影响。

传统课堂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主,教师掌握传输知识的主动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双方形成“主体—客体”的单向度关系。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老师讲课学生听,较多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学业成为负担,敷衍了事。

(二)控制性为主,缺乏民主交流。

师生关系中,由于教师对权利、知识等资源占有不平等,具有控制权,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唯命是从,胆小不敢质疑,继而不善于思考,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课堂为主,缺乏交互反馈。

目前大多数师生互动仍然以课堂为主,但由于课堂实践限制且在规定时间要完成相应的内容,因此互动就变成了形式,简单粗暴的问答,或者课堂就没有互动,师生缺乏双向的交互反馈和研讨,师生关系淡漠,课堂的师生互动向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妥协。

(四)传授知识为主,缺乏情感融入。

现今传统高校师生互动仍以传授纯粹的学科知识为主,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互动内容单一且理性,缺乏情感的融入。上课人来,下课人散,如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引导,学生大量课余时间无所适从,继而只会玩乐不会学习。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型教学互动的探索

信息技术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师生的教育关系,极大地增加人们学习及重复学习的机会。在传统教学中正确适宜地融入信息技术,通过多渠道交流路径,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和发展体验。

(一)师师互动,改变以往教学模式。

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和交互性,用于校际、同校的教师交流学习,可快速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分享实战经验,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

1.预习——先学后教。

高校普遍存在课程课时紧的问题,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就成了“满堂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部和各网络教学网站推出的名校名师精品mooc、电子书等,根据自身知识优势和教学经验,在网上甄选适合本校学生的精品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即预习。为使课前预习落实到位,教师辅助学生制定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基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设计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问题设置难度过高,就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预习反馈——以学定教。

预习过程首先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然后形成学习小组协同解决问题,再提出疑问课堂解决。因此课前学习任务单应包括如下内容:观看教学视频或教材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厘清知识重难点、学生应用的学习方法、学生组织的学习活动、自我测评、学习疑问、课堂交互的期望。教师在相应网站上建课,和学生建立网络课堂,学生预习后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线上提交,教师课前能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定制课堂教学活动。

3.寓教于乐——互动式教学微视频。

通过一些软件或硬件工具教师可以非常快捷地制作互助式教学微视频给学生观看。在设计制作视频的时候根据掌握的知识点插入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或游戏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看边练,如看完一个知识点,弹出自测题或游戏题,答对后继续学习,否则返回复习,答对才能继续观看。在教学视频中加入互动元素,使视频更精彩,更有趣味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有目的。

4.不断实践——优化教学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形成适合学生的独特教学方式,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科学数据检查实施效果,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对原有方法和计划进行修正,优化教学方案。

(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一个班级,学生与学生相对处于平等状态,建立学习小组,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设计练习题,讨论解答,组内相互交流,组间帮助学习,形成美好的学习氛围。分组学习有利于培養学生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敢于质疑同时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尊重,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效率高,理解问题正确率高。

分组学习特别要防止一人独大,流于形式。采取的措施:分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按照教学活动的不同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分组,按同学间的亲密关系分组;小组活动要有活动场所、活动记录、协同解决的问题及收获。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发展,有创新能力,学会集众人才能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受益。

(三)师生互动,深化学习。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构造师生平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师生互动主要在有形的课堂和无形的线上平台进行,学生通过较好的预习后对基本知识有了理解和识记,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订制教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的教学原则,启发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加课程的教与学。

1.课中学习任务单,使学生收放自如。

课中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分析。任务单的设计主要内容为:学习目标、项目探究、当堂检测、知识拓展、学后反思。课中学习任务单是有效课堂的保证,避免学生自由发挥时间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2.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深化学习。

好的提问可以让每位学生参入其中,设问要有针对性、实际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师生根据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或由教师引导探究共同完成。教师特别引导胆小和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空间的重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有用有趣的课堂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教师努力培养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重构学习空间,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有用和有趣,以此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具体做法是将传统教室改造成分组学习讨论型,大班教学改成小班教学,把课堂搬进实训基地结合实景探究知识,在实验室用实验验证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拓展知识。

4.信息化技术让互动更精彩。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微助教、雨课堂等教学互动软件把各种有用资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如抢答、选择、讨论、弹幕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通过课余时间线上人机交互,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

5.以多样互动,产生合力。

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自己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分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师生互动增进情感,形成合力,整体增强课堂效果。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促进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交给学生,教师负责设计教学并实施,在宝贵的课堂时间内辅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拓展和解决应用中的问题。完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的决定权在学生,教师主要任务是助学。2.教学互动要让每位学生都受益。3.教学互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掷地有声。

参考文献:

[1]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7).

[2]陈珍国等,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轉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3][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伍新春,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

项目基金:湖北省教研课题《建筑材料》微课创新设计制作和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420)。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高校教学新媒体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