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理性

2018-09-25 06:07陈洋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情绪性长租租客

陈洋

租房,是个极易卷入情绪的话题。

几乎每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曲折烦琐的租房故事。不同于故乡的家,出租屋像一个百味杂陈的储物罐,记录着成年后独自闯荡的意气风发与落魄坎坷;又像是一条狭长的时间通道,伴你完成对新的城市、周遭、人生际遇的认知迭进。它代表着不确定性,却又给予你无可取代的安稳与踏实。

在习惯了房价高企的当下,对于很多人,租房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直到这份安稳被骤然打破,人们发现当不起房奴的自己甚至租不起房子,心态便会失衡。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愿意相对理性地去理解这个过程,你的经济状况决定你可选的居住环境,那么你必须服从客观规律。换言之,租不起就搬,哪怕越搬越远,只要你决心继续留在这个城市。这似乎是你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你不愿意承受,也可以选择离开。

但为什么这次大家的心态不一样了?更多还是因为在舆论看来,这轮租金涨幅骤升背后,有一个明确的标靶——部分长租公寓运营商,他们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抬价抢房”的策略;为了提高扩张速度,大幅缩短房屋装修的空置期;为了更低成本地获取资本,引导租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租房贷……

于是,这轮由房租上涨引发的舆论声浪开始有了不同的情绪层次。

最表层的是“逃离北上广”的老话题,也是许多(自)媒体文章最初的抒发点。无论再怎么包裹消费降级、阶层下沉的外壳,内核依旧是有关生活选择的潮水重来。不同的是,这次,企业、资本、金融等成为新的情绪闸口。人们担心资本成为帮凶,市场份额之争引发的价格战会让年轻的租房客成为牺牲品;人們愤怒于企业的贪婪与无底线,会为了自身的扩张而无视用户的健康;人们抨击所谓的金融创新,只是将租户无情卷入金融风险之中。

随着媒体的跟进,长租公寓运营商们在狂飙突进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开始加速暴露,一时间,这个风口上的行业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你愿意从商业的角度去理解,这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一个长久处于政策不明朗状态下的市场,突然获得政策的鼓励,在万亿市场前景的驱使下,群雄逐鹿。玩家越多,竞争越激烈,留给你的时间越少。所有人都不愿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唯有野蛮生长、拼命抢夺。

而当你子弹富足,开始朝着愿景靠近时,速度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当你跑得足够快,你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是可以被遮蔽的,而当你的速度降下来,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颇不靠谱的观点,却被很多商业实践所验证。

很大程度上,如今长租公寓所遭遇的就是快速膨胀阶段可以预见的问题,而在当下,这一问题包裹着更复杂的经济背景,比如经济下行的趋势,以及部分行业的频频暴雷,等等。以此为契机,如若能形成鞭策,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方式,甚至是为鼓励与监管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等敲响警钟,对于长租公寓行业的长足发展是很有利的,也可能真正推动多方受益局面的出现。

只是,人们的担忧在于,热点一刻不停地更迭,行业是否真的被戳痛了,一时的危机公关弥补不了现实中在理念和模式上出现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热点轮流转,怎知道哪日不会再度反扑。好的商业模式最终应该是符合人性的多方共赢,“野蛮生长”的背后如果真的“野蛮”了,终究不是一条健康的发展路径。

商业选题经常会遇到理性与情绪的碰撞,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往往是,情绪性的文章调动舆论关注,但情绪并不全然有益于事件的推进,要理解事件本身需要理性的回归,理性的进驻是不希望情绪毫无边界地泛滥成灾。

世界复杂,希望带来更多的角度,情绪性的切入往往充满局限,即便记者也是租客,但是不应被租客的身份限制住,你需要站在更多的视角去理解多方的欲与求,去尽可能地还原问题的本质,而不是被情绪驾驭后,又一次随波逐流。

猜你喜欢
情绪性长租租客
长租公寓改造设计探讨
善调情绪,缓解情绪性失眠
酒店情绪性工作探讨
长租公寓建筑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众房企角力长租公寓
压力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情绪性饮食
背影有点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