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鼓戏的发展与影响

2018-09-25 02:53宛森胡俊炜陈堰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花鼓戏文化传承

宛森 胡俊炜 陈堰平

摘要:从2003年文化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迄今已有十六个年头。在这样一个趋势之下,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我国传承至今的文化,我们要去了解,并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生活蒸蒸日上,带有各地当地特色的各种戏曲也就随之发展起来,花鼓戏也为我泱泱华夏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而耀眼的星星。1956年潜江市荆州花鼓剧团成立,1993年经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花鼓剧院。2012年划转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构——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属国有公益性事业单位。本文将花鼓戏传承极具代表性的湖北省潜江市作为观察点,将时代文化发展及影响作为抓手,以花鼓戏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1]。

关键词:花鼓戏;文化传承;发展及影响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是中国梦的天然文脉。2017年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记者会,文化部副部长项表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文化部确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强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启动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积极支持广泛开展传习实践活动。对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等方面的非遗项目,分门别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更加系统的政策体系[2][3]。

潜江市花鼓剧团根据戏剧大师曹禺的名著《原野》改编的荆州花鼓戏《原野情仇》於1996年赴京演出,1997年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获全国戏剧最高奖“文华新剧目奖”。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胡新中、李春华、孙世安因在《原野》中的成功表演,分别摘取第14届、第1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8届中国文华表演奖。2007年剧团以花鼓戏为媒,出访德国海登海姆市,受到欧洲观众热烈欢迎。2008年经文化部推荐,荆州花鼓戏亮相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送上湖北花鼓戏的精美唱段。花鼓戏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花鼓戏现状

潜江的花鼓剧团成为湖北省近10个专业花鼓剧团中唯一的省级剧团,潜江的花鼓戏被公认为湖北省花鼓戏的“领头雁”,多次晋京调演且被灌制成唱片或磁带在海内外广为发行。目前由于许多从事花鼓戏表演艺术从业人员生存境遇不佳,而且传统戏曲学习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悟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带来了传统戏曲艺术吸引力弱的共性表现,活态传承和产业发展后继乏人局面较严重。同时传花鼓戏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小;另一方面传承人年纪较大,没有时间与精力来带动传承人。

近些年,由潜江花鼓剧团将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的大型现代新编花鼓戏《任长霞》,充分发挥潜江花鼓戏唱腔的优势和帮腔的特点,生动地再现了任长霞作为一个女公安局长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赞扬。以孙世安老师为首的一批老戏骨展开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荆州花鼓戏,加上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扶持,花鼓戏的生存现状得以改善,并有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2.走访调查

我们主要在曹禺剧院与花鼓戏研究院附近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完成了近800份问卷调查。

一、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坐落在湖北省潜江市的中心城区。其中孙世安老人国是家一级演员。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荆州花鼓学会理事,也是荆州花鼓戏的“老旦”王牌。包括她在内的等一批的老艺术家均在研究院任职任教,附近的人们也对研究院坐落在潜江市表示非常自豪,也因花鼓戏带有当地特色对其喜爱有加[4]。

二、曹禺剧院,坐落于河北区民主道5号,为一座两层砖木混合带地下室楼房,局部三层,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内部分别设有“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剧场。来这附近的人们多为对花鼓戏有一定了解的人,通过他们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对这个有爱好的人经常会来这里,他们也会将自己的子孙带来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

3.结论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老艺术家沟通学习、调查问卷等方式,我们对比花鼓戏民间戏曲在潜江当地群众的熟知度,发现花鼓戏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由于早期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后期发展中经济和传承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花鼓戏面臨着储蓄人才较少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为此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与当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进行一定协作,目前花鼓戏的影响力随其发展而不断扩大。

3.1花鼓戏面对的困难

我们采访湖北省工了研究院何院长,达沙主任,著名花鼓戏艺术家孙老师、佘老师、胡老师等,通过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背后的故事和花鼓戏的历史发展。

一、花鼓戏自身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必须从小开始练习身段,像现在的众多舞蹈一样,等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骨头就已经没有小时候的人柔韧性,必须要从小培养。

二、对于花鼓戏的出成果要很久,从小开始打基础之后,很多东西都是打牢基础后,真正上台才能开始学习的,从每个人物的形态,到人物在剧本所描述场景应该展现的一面,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能真正有所成的时候年龄都已经非常大了。

三、花鼓戏的受众面较窄,不少人不愿意去接触。而且喜欢这一方面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大多数人更希望得到年轻团体的注目而选择了其他行业。

3.2政策改善,发展环境更好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事业的保护的投入,传承状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从花鼓戏人才来源便开始得以改善,国家从前些年开始免除相关人员学习花鼓戏的费用,到现在不仅免除费用,更为他们学习花鼓戏后据。招收门槛也非常低,面向全社会人员,只需要能经过面试,一经录用,学费全免,由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一级作曲等专家联合授课,毕业后,将择优录取到省级院团就业,享受事业编制。使得为自己孩子前途担忧的家长们不再有后顾之忧。这是深入贯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新举措,对于加强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也对促进潜江建设“戏剧之都”,打造“文化名市”具有重要作用。

守护传承使命重,舍我其谁青年志。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中国青年网

[3]中国网

[4]中文百科在线

作者简介:

宛森(1999.04.27)男,汉族,湖北黄冈,主要从事花鼓戏的发展与影响调研工作,武汉东湖学院;

胡俊炜(2000.04.21)男,汉族,湖北咸宁,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花鼓戏的发展与影响调研工作,武汉东湖学院;

陈堰平(1999.02.15)女,汉族,湖北十堰,主要从事花鼓戏的发展与影响调研工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花鼓戏文化传承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当代情境中的乡村牧歌——评花鼓戏《虾戏稻香》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