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8-09-25 08:40徐利平
关键词:应用效果冠心病

徐利平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方式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实验组患者口服普拉格雷片,常规组患者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观察并统计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plateletreactivityindex,PRI)和血小板聚集体指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MPA)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PRI和MPA均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PRI为(26.1±5.9),MPA为(41.4±6.6),常规组患者PRI为(43.9±5.5),MPA为(52.0±4.9),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5%;实验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格雷片这种抗血小板药物运用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疗效,优化其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体指标,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用药方案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59.02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后引发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胸痛、心悸乏力,或伴有恶心、发热等全身性症状。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含生活习惯的改变、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治疗三个方面,其中,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本院为探究冠心病切实有效的用药方案,开展了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旨在探讨普拉格雷片的应用价值,为冠心病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将实验相关资料和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1例。实验组4l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在35至58岁,平均年龄为(48.5±6.4)岁;常规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4至57岁,平均年龄为(46.7±7.2)岁。两组患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且未伴有慢性房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出血性脑卒中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等。同时,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藥物均未存在过敏反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次实验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用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实验组患者口服普拉格雷片,每天三次,每次25 mg,常规组患者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每天三次,每次25 mg。采用各自的用药方案,为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其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期间,由医护人员宣教冠心病的危害性以及用药治疗的必要性,讲解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使其充分意识到依从性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重大影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以及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评价标准

采用相关机构标准化的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疗效等级分为显效(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病情改善明显,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病症部分好转,病情有所改善,且未发生不良反应)、无效(临床病症未改善,病情有加重的迹象,出现一种或多种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一(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 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f检验;计数资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PRI和MPA的变化情况

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前,实验组患者P RI为(45.8±3.2),MPA为(64.7±6.4),常规组患者PRI为(42.5±5.8),MPA为(65.5±7.3),实施后,实验组患者PRI为(26.1±5.9),MPA为(41.4±6.6),常规组患者PRI为(43.9±5.5),MPA为(52.0±4.9),两组患者的PRI和MPA均有所改善,治疗后实验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见表1。

2.3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经统计发现,实验组41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常规组41例患者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共5例,出现便秘的患者共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学生理基础是血小板的活化聚集,而MPA和PRI是判断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反应指数比较敏感的指标。相关资料显示,作为一种强效性噻蒽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较氯吡格雷能够发挥更为持久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功效,且它对肠胃道等器官系统所产生的刺激性更低。本实验运用不同的用药方案治疗冠心病患者,发现服用普拉格雷的实验组患者,其PRI和MPA均优于服用氯吡格雷的常规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5%:实验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普拉格雷片这种抗血小板药物运用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化其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体指标,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用药方案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