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8-09-25 08:40姜丹
关键词:危险因素心肌梗死

姜丹

[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与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梗死次数、血管病变程度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患急性心肌梗死到2013年12月为止已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76例,作为病例组,回访明确同期其他心肌梗死,至今未患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与该76例患者进行l:1严格匹配,配对出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病例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吸烟、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E/A、CRP、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心率、肾功能不全、梗死次数、Killip分级、血管病变程度、是否行血运重建等因素是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梗死次数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00.02

缺血性心肌病系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晚期阶段,多由心肌梗死发展而来,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进步及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地增加。本实验回顾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度,评价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检查、检验结果对缺血性心肌病的预测价值,更好地了解缺血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工作中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预防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患急性心肌梗死到2013年12月为止已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76例,作为病例组:年龄(66.93±12.10)岁,女患27例,男患49例;回访明确同期其他心肌梗死,至2013年12月为止未患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与该76例患者进行1:1严格匹配,配对出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64.05±8.56)岁,女患18例,男患58例。将病例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因素进行对比。缺血性心肌病的診断标准:患者存在心脏扩大的临床表现,且有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排除标准:冠心病并发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的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快速心律失常型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甲亢、贫血等原因继发的心功能不全。

1.2查阅病志、获取数据

查阅以上152例患者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志。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的患病情况;心肌梗死相关信息:梗死部位、梗死次数、Killip分级、血管病变程度、是否行血运重建。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中的指标:LA、LVDD、LVEF、E、A、E/A、WMSI评分、二尖瓣反流程度;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检验结果:BNP、CRP、Hb、cTnI。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影响: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心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梗死急性期平均心率的加快,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2.2心肌梗死急性期Killip分级、冠脉血管病变程度、是否行血运重建对梗死后缺血性心肌病的影响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Killip分级越高,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风险越高(P<0.0001);三支病变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肌病的风险较非三支病变组增加(P<0.05),提示血管病变程度越重,越容易发生缺血性心肌病

3讨论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BMI值偏低、肾功能不全为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心率高的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更易患缺血性心肌病;本研究再次证明肾功能不全、平均心率过快为缺血性心肌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之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

冠状动脉闭塞后导致心肌梗死,出现心肌细胞凋亡、坏死以及心肌梗死后左心室的病理性重构,非缺血区心肌细胞负荷增加导致病理性肥大,是导致ICM的重要机制。反复地心肌梗死,加重心肌病理性重构,加速了缺血性心肌病发病的进程。

4结论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BNP、Hb值,对心梗后缺血性心肌病发生有预测价值。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注意超声心动图、BNP、血常规的动态监测,对于高LVDD、低LVEF、二尖瓣反流程度较重,高BNP、低Hb的心梗患者以及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应密切随访,预防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同时尽可能及时施行有效的血运重建,降低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病风险。

本文编辑:李豆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心肌梗死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
氮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