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化痰法干预冠心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2018-09-25 08:40季学清徐中菊陈宝瑾王赛华富立群刘萍

季学清 徐中菊 陈宝瑾 王赛华 富立群 刘萍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2例与治疗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以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并运用极速成像技术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观察动脉硬化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与对照组18.18%相比显著较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S、ES、糖化血红蛋白與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法可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改善动脉硬化。

[关键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动脉硬化;极速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04.02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仍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我国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也在持续不断攀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经高居居民疾病死亡率的榜首。在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展快,常易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发生。据调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后,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病变更为严重,病死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而5年生存率却较非糖尿病患者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金标准”。极速成像技术是目前新近研发的测量PWV的方法,能够简单、直观的得出颈动脉收缩期开始及结束时的PWV,从而反映动脉的弹性功能。本研究通过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干预进行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血糖的变化,运用极速成像技术观察评判其对改善动脉硬化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有三个中心。共计4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23例中,男11例(占47.83%),女12例(占52.17%),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9.43±9.12)岁,病程为2~15年,平均病程(533±3.19)年;对照组,男13例(59.09%),女9例(40.91%),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7.11±10.80)岁,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6.34±3.51)年。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经统计检验,组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以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的汤药(以冠心康为基本方加减)。中药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1.3观察项目和方法

①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具体为:显效:证候积分减少≥7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各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各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各症状、体征均加重。

②动脉弹性检测:本实验应用法国Supersonic Aixplor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内置UltraFast极速成像技术。测量颈动脉,获取颈动脉BS和ES时的PWV。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1%与对照组18.18%相比显著较高(P<0.05)。见表1。

2.2两组糖化血红蛋白、BS、ES等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BS、ES)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S、ES、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

3讨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以及近年发现的新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等都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高血糖为糖尿病主要标志,高血糖长期持续可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研究提示,高血糖可升高基底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一2的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可能通过PKCA及PKCD途径;可能通过增强自由基的产生,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路径;可能通过增强醛糖还原酶基因的转录,活化多元醇通路活化和氧化应激增强等,直接和间接地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启动或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本实验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达到改善或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致残致死率。

冠心病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虽并无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两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胸痹”“消渴”范畴。根据两者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归纳为以下几点:气阴两虚,或夹瘀、或夹痰、或夹寒等。瘀血是胸痹合并消渴常见病理产物,又是胸痹发生的原因,而痰湿也普遍存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故本实验拟定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该法是以冠心康为基础方加减而得。此方已用数十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加减而成:黄芪为君,瓜蒌、薤白为臣,黄芪具有补气止汗、利尿消肿;瓜蒌利气宽胸、清热化痰;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我们前期实验表明:冠心康可以抑制炎症性标志物水平,下调主动脉ABCA1通路,调控SDF-1、CXCR4生物轴等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中玉米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药材之一,在很多中医药典籍中均有所记载,如《滇南本草》、《中药大辞典》、《四川中药志》。中国传统医药著作《中药大辞典》中对玉米须的安全性记载,确认其低毒。从中医性味归经看,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肺、脾、肝经。玉米须具有利水、消肿,清肝利胆等功效。民间常可见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玉米须的多种功能活性引起了世界各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药用价值主要为: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降低血清粘附分子水平等作用。诸药相合,具有益气活血利水化痰之功效。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BS、ES)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故提示运用益气活血利水化痰法的中药汤剂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改善动脉的硬化。

本文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