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

2018-09-25 08:40廖志林吴振波周红平曹猛
关键词:急性心梗急诊科措施

廖志林 吴振波 周红平 曹猛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分析不同救治方法的不同结果。结果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左心表、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急诊科对急性心梗患者在送医院救治前采取相应措施后可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科;急性心梗;临床救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18.02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一般为家属送往医院,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间,影响治疗效果。者发病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急救救治措施,能够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病率。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进行研究,探讨急诊科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救治措施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0例,男与女分别38例、22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62.4±4.7)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性较小(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由家属送往医院接受救治,入院前未采取任何急救措施。

1.2.2观察组患者由急救科在现场紧急救治,(1)出诊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药品以及仪器,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电话指导家属保持患者呼吸顺畅,检查和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2)初步诊断,到达现场后,检测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呼吸等各项指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3)镇静止痛,针对部分疼痛较为严重患者,选择药物方式止痛;(4)针对性急救措施,患者出现有心律失常、室颤等情况时,现场救治,适当使用溶栓急救;(5)建立静脉通道,急救人员选择靠近心脏动脉建立通道,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减轻患者心脏负荷;(6)转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送往医院急救,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时刻与医院保持联系。

1.3诊断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并发症包括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3.7)d、(8.5±1.8)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的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患者因为心肌严重持续性缺血而出现坏死,其临床症状为持久剧烈性胸骨后疼痛、发热、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引起心电图变化,最终造成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因此,要求心梗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院前急救在我国近年来已经逐渐实行,急诊科在出诊前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和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通话,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操作,以便使患者呼吸顺畅。急诊科急救救治,从初诊前准备、初步诊断、镇静止痛、针对性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转院等多个方面出发,实现对患者的综合性救治,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治疗时机。

本次研究表明,在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3.7)d、(8.5±1.8)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36.7%、10.0%,观察组患者左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病率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急诊科对急性心梗患者在送医院救治前采取相應措施后可提高其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急性心梗急诊科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