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2018-09-25 08:40王洪艳
关键词:骨科手术护理干预

王洪艳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后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方法选80例骨科术后患者(均为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病例)。按照奇数偶数的方式,奇数的40例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偶数的40例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护理(观察组)。对两组的预防作用进行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概率上,观察组占比7.5%(3/40),比对照组的30%(12/40)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97.50%(39/40)比对照组的92%(32/40)更显著,(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拴的情况表现出现较好的预防作用,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拴;预防作用;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53.02

下肢深静脉血拴,即手术后患者体内的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处出现了不正常的凝结,在外科手术中非常常见Ⅲ。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深静脉血栓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下肢深静脉血栓非常容易引起肺栓塞,形成致命性的伤害,后遗症严重会对患者的劳动力和生存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对此我院在手术后展开一定护理,具体资料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80例骨科术后患者(均为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诊病例)。按照奇数偶数的方式,奇数的40例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偶数的40例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护理(观察组)。组成上,男性共45例,女性35例,年龄区间于45~79岁,中间值(57.12±9.62)岁,体重48~69 kg,中间值(68.09±8.92),手术时间70.9~90.9 min,中间值(80.7±8.2)min。骨折的类型上:髋部40例,股骨干15例,膝关节15例,胫排骨10例。以上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的患者均展开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再行护理干预措施:

第一,术前指导:对患者以及家属展开术后可能存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以及其衍生危害进行讲解,使得患者和家属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提高警惕,从依从性上提高。对患者可能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潜在风险进行重点的指导,一般来说糖尿病、高龄患者以及长时间吸烟史进行重点关护,需要患者对此更是是警惕。术前饮食清淡,大便通畅。

第二,术中辅助:对患者的大腿和膝盖展开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术中针对静脉周围的操作时需要手法轻巧、精细,注意不能造成静脉内膜损伤。术后对患者展开抬高,小腿下面可以单独垫枕头避免出现回流影响。

第三,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四低一高”,严格控制糖类热量脂肪的摄入,对纤维进行适当补充。

第四,术后干预:对患者的下肢功能展开锻炼,术后能够进行锻炼时进行适当的行走,术后需要让患者以及家属充分了解活动的重要性,需要患者从心理上积极展开活动,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疗效是不一样的,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展开工作。对患者应该注意引导,避免出现外旋和内收等,这些行为非常不利于术后的移植骨瓣愈合。

第五、其他护理。

(1)展开下肢深静脉风险评估。参照DVI风险评估量表针对患者术后出现下肢静脉的风险进行评估。(2)健康教育。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需引导患者认识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治疗。(3)常规预防。指导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进行踝泵运动,引导患者尽早进行肢体活动,针对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做好对应血糖检测工作。将患肢抬升,起到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引导患者主动进行翻身。(4)从物理层面进行预防。指导患者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以及梯度压力袜、足底静脉泵等。(5)在日常护理中,需做好对下肢静脉血栓监测工作,护理人员需密切针对患者外周血循环情况进行观察,针对高危患者更需要展开Homans征评估工作。若观察到患者患肢周径增加3cm以上则需要进一步评估。

1.3疗效诊断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一个月后进行患者回访,对患者的色泽、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展开调查,一般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会有以下情况:患者表现为沿着静脉走向的肿胀,压迫会有疼痛感,患者会有发热、浅静脉扩张的情况,患者的静脉侧支表现为明显的循环;患者回院检查超声下,能够表现为大静脉血栓,对患者的静脉内血流速度展开测量,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观察,对患者行压迫时是否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满意度上,非常满意:观察组占比75.00%(30/40),对照组占比50.00%(20/40)。满意:观察组占比22.50%(9/40),对照组占比30.00%(12/40)。不满意:观察组占比2.50%(1/40),对照组占比8.00%(20/40)。观察组的97.50%(39/40)比对照组的92.00%(32/40)更显著,(x2=8.0912,P=0.000)。

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的情况:观察组在下肢肿痛上有2例,腓肠肌出现压痛有0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阳性有l例,对照组在下肢肿痛上有5例,腓肠肌出现压痛有3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阳性有4例。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概率上,观察组占比7.50%(3/40),比对照组的30.00%(12/40)更低,差异显著(P=0.000,x2=8.676)。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以及血液的流动速度、血流状态有密切关系。术后的护理不同,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部分患者能够彻底痊愈,不表现为任何后遗症;少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肺栓塞最后出现死亡情况;还有部分患者血管腔阻塞,瓣膜功能受损最后出现下肢深静脉综合征。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很容易表现出这种病症,对其展开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非常有效的对病情进行预防。护理人员展开工作前,应该对其展开合理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掌握更加专业,综合自身的护理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合理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预后愈合更理想。

综上,針对骨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拴的情况表现出现较好的预防作用,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推广。

本文编辑:李豆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联合用药临床观察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