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见义,就地取材”之阅读与作文教学

2018-09-25 08:05方小敏
赢未来 2018年9期
关键词:积累素材拓展阅读作文教学

方小敏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而今,在学生写作现状中,存在着“低年级无作文,中年级乱作文,高年级抄作文”的现象,学生多靠拼拼凑凑写成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尤其是素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故而素材的积累就好比造一栋高楼,需要必须的建筑材料,才能成就完美的房子。那么写作时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阅读素材正是写作素材的储备,此乃“互文见义”“就地取材”!

关键词: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拓展阅读 融通社会

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积累素材要“厚”,即要突出一个“多”字。因为“多”,才有“活水来”,才能得心应手。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阅读丰富的课本资源,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好作文来。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关联阅读与写作呢?

一、发散教材 ,引发观察

语文教材内容广博,涉及亲情、人生、自然、社会、科学探索等领域,扩大了学生生活的视野,加强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真谛的领悟,从而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写作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记忆深处,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就不会为“无米之炊”为纠结。如初一语文《散步》《秋天的怀念》《台阶》《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无不洋溢这浓厚真挚的亲情,选材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点滴之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畅谈自己的父母,挖掘生活琐事,注重典型细节,感受父母之爱,自然能让作文有血有肉、亲切感人,而少了那些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而是通过细微情节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课堂练笔中《我的父亲》,有一学生写道:坐在父亲的后座,缩在小小的雨衣里,紧贴着那好像无比宽广的脊背,在雨中静听听着雨声刷刷……这不是“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的”那意境。可见,在深挖教材时,那些平时不引人注目的情景,总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以此抒发自己拿零散的感受。 正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文学创作只要有真情实感,即使瑕疵亦是佳作,因为那是“本色独造语”,是出水的芙蓉,是清纯的天籁,而初中教材的素材无不提供了写作最好的借鉴。

《王几何》语文课本中,对人物描写很到位,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不失为一篇很好的范文,但如何学以致用呢,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从文章中挖掘素材。比如课堂上可以实际操练--课堂练笔,来一次人物写真,仿照文本描述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同学、老师、父母就是很好的写作对象。描摹外貌时,可抓住容颜、神情、姿态甚至服饰等方面,即可做全方位也可局部突出某点描述;动作描写时,要善于写出人物最个性化的动作,以此突出人物性格;摘录言谈,言为心声,就要注意语气、声音等表达方式的变化。更可运用内心的独白,心理剖析等方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可见,创作时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教材,发散思维,引发学生对身边人、周遭事的观察,自然无形中就积累了写作的材料,就不怕“无米之炊”了。

二、积累词语,正确使用修辞,丰厚材料

词语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文中能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词语可以让作文的形色和内容更加出彩,写景状物就会绘声绘色,写人叙事就会生动传神,议论说理性也就风趣富含哲理。此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多读多记,多积累,并准备一本摘抄本,将那些生动形象、真实具体、意境深远的优美词句归类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词语积累就成绩斐然。

当然,一篇优秀作文就是要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表达灵活、内容深刻、语言生动等标准。而语言是思想的花朵,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她们明白修辞手法在作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得当就可以展现不同风格的作文。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扮靓作文就是依靠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诗句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描写雪景美景,以梨花比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格调豪迈。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春天,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以此来说明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

显而易见,写作时读书积累的效果会自然显露笔端,并在积累好词佳句时,选择带有修辞的好词、好句、名句、观点句、哲理句、描写句等句子,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存储,学生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不费思索,顺理成章,推陈出新,能够把自己的情谊表达的完美。

三、拓展阅读,感官调动,融通社会

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组织学生成立各种阅读兴趣小组,写读书札记,记录精彩片段等,就可以理解丰富的写作素材。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国人也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讲的就是阅读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扩充作文素材,是必须要进行广泛阅读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见微知著,才能源头有活水。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只有阅读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广泛的材料,成为了“有米之吹”,体现了作文作为一种媒介,一块桥梁,一块园地的载体,使人得思想、认识、感受、见闻、心得、幻想中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思。为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关注生活细节,丰富生活积累,让她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天空中驰骋,我们会发现,那片天空也很美!

参考文献:

[1]《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聂仲芹

[2]《初中学生作文低能力實验探索》宋洁

[3]《中学生写作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积累素材拓展阅读作文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思考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初探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