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018-09-25 06:11琚早霞
赢未来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生活化培养

琚早霞

摘要: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进行了探究,旨在为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 培养 生活化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几点建议:

1初中生物实验生活化

展开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生物来源于自然,生物实验教学也不能仅限于实验室,应与自然、生活相结合,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充分利用教學、生活中资源,展开多种多样的课外生物实验。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首先,家庭生活中的小实验。家庭生活中有趣的小实验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实验内容贴近生活、实验所需材料、器材都来源于家庭生活,因此比较容易得到并且操作简易,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般是采取探究式实验,与实验室中的验证性实验对比的话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更加愿意接触实验。同时生物实验过程长,观察期长,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如果在家庭中来做,可以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这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例如对于种子萌发的实验,器材可选用透明的废弃的饮料瓶,进行废物利用,使用方便,就像家里发豆芽一样,多加人一个实验组,或多个实验组,家长参与,教师可以用现代的微信方法指导家长,使学校家长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效果还明显。又如酿酒的实验

生活在北方的人少用糯米而多做葡萄酒,这样把实验改为酿制葡萄酒,不但解决了原料的不足,还少去了蒸糯米煮的麻烦,控制蒸煮糯米的温度,实验效果非常好。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需要,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要求。总之,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新时期的教学,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2初中生物实验日常化

好习惯成就一生。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生物的生长和生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四季变化,二十四节气,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土壤情况,河流湖泊分布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和观察习惯,介绍我国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的生活事迹,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等等。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像他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的良好生活习惯就是我们需要督促学生完成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盆花卉,门外的一块菜田作为研究的对象,每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当时的天气,温度,雨量,植物的生长变化,高度,开花时间,花落时间,果实的生长过程等等,每天定时定点记录,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物科学素养,同时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体验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生命。

再简单些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栽培一盆草莓,让学生家长一家人共同参与,一起去寻找合适的土质,一家人集体参加栽种,每天观察幼苗的生长,体验劳动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爱护保护生物,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初中生物实验自然环境化

习敬平总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得到大力改善,绿水青山正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日益变绿变美,充满盎然生机的中国。祖国的的大好河山就是最好的生物素材。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了解祖国东北的森林生态系统、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新疆的沙漠生态系统、海南的海洋生态系统,让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与研究,进而切实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做好素材。从小处,身边的公园里,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中,乡村绿道旁都有学生观察的植物动物。让学生指导生物就在自己身边,生物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日常化、自然环境化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要求。教材上的知识是生硬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日常化、自然环境化,无疑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进而达到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继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日常化、自然环境化,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在新时期的教学,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向各方面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 张仲林. 中学生物学. 2016(04)

[2]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 路肥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22)

猜你喜欢
生物科学素养生活化培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