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讲授

2018-09-26 11:14王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本质多元化

王平

【内容摘要】通过对讲授前的备课,讲授中的内容、重难点和讲授的时间进行分析举例,阐述了思品课堂“限时讲授”要求下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 本质 学生主体

讲授是最古老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但长期以来往往与“注入式”,“满堂灌”联系起来,学生的需求和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被忽视了。長此以往,教师普遍觉得上课很累,几堂课下来口干舌燥,有的时候甚至会发现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好。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①。”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决定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对课堂提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三点基本要求②。其中“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事实上“限时讲授”不是为了缩短教师的教授时间而简化讲授过程,课程改革提出的“限时讲授”不仅从“量”上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更对讲授的“质”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教师的“讲”更应该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打磨。这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所讲的内容是不是都有必要去讲?都是学生需要的吗?这么讲是最有效的吗?“限时讲授”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讲”,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并不只是接受者,更是参与者。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限时讲授”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备课标准——多元考虑

一堂高效课堂,备好课是基础。备课分为两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所教授内容的背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将资源进行重整,设置好情境,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教材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备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了解每个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特点,才能决定在有限的时间内讲什么?怎么讲?所以教师的备课方案不能是单一,唯一。近期一部纪录片《中式学校》中,组织者委派5位中国教师去英国一所高校任教,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最后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当英国学校的校长看到中国老师在上课时只用一种标准要求学生时,感到非常的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学校,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有不同的标准,备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具有针对性,不会出现在一节课中,有的学生“吃不下”,有的学生“不够吃”的情况。

二、讲授内容——量体裁衣

在有限的时间里思品老师讲什么?在课堂的教学中往往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懂不懂?是不是?会不会?这些看似是问题,但是却没有多大的意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著名的“三不讲”给了我们足够的警醒与提示:学生已经懂的不讲——不能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消耗时间;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能够理解的内容不讲——不能因为教师的讲授而剥夺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机会;即便讲了学生也无法理解的不讲——要充分衡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内容中浪费时间,知识内容的提升要有,但是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另外问题的设计需要有层次,层层深入。比如:在苏教版初二思想品德第八课《有肩就得挑担子》第一框内容 《在“责任”中长大》提问学生,作为初中生的你们需要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呢?学生更多认识到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该孝敬老人等等。这里可以给学生引导下,那么你们作为公民,祖国的接班人,对国家,社会又有些什么责任呢?

三、教重难点——层层引导

课堂中精讲的内容应该在重点处,难点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中的疑点处,是思维发散处,也是一堂课的核心内容。疑点处,是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容易混淆,或者有疑问的地方,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思维发散处,是学生就某个问题,会有不同见解看法,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擦出火花,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难度时,对学生而言既不是无从下手,又不是已完全掌握,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问题一旦获得解决,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长久的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问题与问题之间也要有衔接,提出的问题应有分明的层次性,问题之间的跨度适中,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层层推进,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解决,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比如:苏教版初二思想品德《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中书本有一个案例海因茨的故事,如果你是海因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实施什么样的行为?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A说:“我会去偷药,因为命只有一条,人命关天呐。”B说:“偷东西是犯法的,会坐牢的。”C说:“我们可以打电话给报社,对于医药师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曝光,可以向社会好心人求助。”等等。教师在这里需多花点时间解释不同的行为会分别带来哪些后果。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挖掘,否则就可能形成死板的授课课堂。

四、讲授时间——积极互动

“限时讲授”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老师讲的少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如果组内不能解决的,可以组间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意识。当下合作探究喊的多,做的少,或者说形式多,实效少。原因就是时间太少,而限时讲授则很容易节省时间,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体现他们的主体性。以往的练习课,教师总会问学生哪些题目有问题,然后再一一讲解,经常会出现有些同学心不在焉的现象,他们认为这题我没错,不用听了。面对这一现象,该怎么解决?相比教师的灌输,学生更乐于自己解决问题。不妨让他们小组内对题目进行讨论,相互讲解,让每人都“事”可做,答案统一的问题不再浪费时间,面对有争议的问题,组内解不了可以组间解决,甚至全班解决,最后教师总结。学生之间积极参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敢于大胆质疑,最终实现双赢!

“限时讲授”解放了束缚学生的“双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实践,及时反思,努力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

【注释】

①《夸美纽斯言论集》

②《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14年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本质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