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9-26 11:14李劲榕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李劲榕

【内容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在高中数学科目,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延伸课堂学习,在课下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是有利于其成绩提高和思维养成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策略

学生在高中阶段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在高中数学科目,具有知识点抽象、习题繁多等特点,教师需通过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查缺补漏、有效延伸。是有利于学生取得优秀的数学成绩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为学生步入理想的大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浅析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老师较少依赖,学习作为一种内驱力驱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自我探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精神培养需要充分重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步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充分养成。

通常来说,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点含义:

(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学习能力、思维结构、知识点理解能力、学习态度、面对问题时处理能力等方面综合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是学生主导控制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达成手段。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的自发规划,实现结合自身实情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在教辅材料选取方面实现由浅及深,通过自学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习题的高效解答。

(3)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科目存在思维抽象、知识运用复杂,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相应内在联系的特点,学生在当前阶段必须对不同知识点掌握并可以灵活运用。因此,在当前教学目标的改变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单纯依靠教师教授是无法满足当前教学要求的,必须加强课后习题练习,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充分养成,通过不同思维角度完成对数学问题的全面分析,实现当前高中数学既定教学目标的有力达成。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通过学生存在的不同实情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在因材施教理念下开展的教学工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此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情和基础知识,针对知识点需多维度分析,并运用多种算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实现教学知识点覆盖班级学生整体面,使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充分觉醒,并通过自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实现课上有所学,课下有所练。

2.在启发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兴趣作为主要内驱力存在,质疑精神通常作为自主学习的发起点。当学生由于兴趣驱使对某一数学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时,学生通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通过数学科目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他们通常喜欢问“为什么”。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可以实现在课堂上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在课后自发进行的习题解答具有深入性。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中需要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问意识开展培养,本人通过课前针对相应知识点的问题下发要求学生开展预习工作,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些问题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利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3.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主要载体而存在,学生在进行高中数学科目学习中,需要由原有的二维思维提升为三维思维。然而,许多学生由于立体思维基础较差,不能实现思维的及时转变。因此,为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转变,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力提高,并为自主学习习惯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通过策划班级内部的“立体几何教学模型制作大赛”、“数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比赛,对具有不同实情的小组分派不同比赛任务,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充分尊重。在活动中学生活跃好学。在活动中本人也加入小组内部,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小组教学,实现了学生个体抽象思维能力的初步构建,为接下来数学科目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 教学实例列举

教学章节:《集合与函数》

自主学习素材:互联网选取的微课

自主学习培养过程:在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注意要点。然后要求学生针对集合与函数进行课前预习,预习的素材为互联网选取的微课,学生在学习完毕后需要对以下几点问题进行回答。第一,集合的概念是什么;第二,元素的特征;第三,列举集合的生活化表示方法;第四,集合的分类;第五,集合的运算;第六,函数的概念;第七,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所疑惑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課上,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应放在为学生的答疑解惑上,应多问学生“为什么”,以促使同学在课上思考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在充分培养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以生为本开展的教学工作,实现了高中生在个性化、创新性思维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

【参考文献】

[1]孙大鹏.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5):2-3.

[2]徐邢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3):141-142.

[3]陈玉娟.例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维度[J].数学通报,2016,55(8):34-36+54.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