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培养模式在骨科新护士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8-09-27 12:29万昌丽李晓林丁小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骨科护士培训

万昌丽 李晓林 丁小萍

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胜任力是保障护理工作有序、安全、有效进行的基础,主要包括护理技能、护理知识、护理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工作胜任力,医院会组织新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但是由于目前护理人员需求较大,任务较重,导致新护士的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不全面,而且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新护士难以适应岗位需要,年轻护士的离职率较高[2-3]。骨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专科技能不断细化,新护士专科技术培训日益受到重视[4]。因此本研究在传统带教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持续培养模式贯穿在新护士培养中,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48名骨科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刚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新护士;(2)学历在专科以上(包括专科);(3)愿意参与本研究的护士。排除标准:(1)有工作经验的新护士;(2)初始学历为中专及其以下的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干预组采用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纳入本研究的两组新护士在年龄、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骨科新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研究方法

1.2.1 培训内容 (1)岗前培训内容:医院发展史、岗位职责、礼仪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发展规划、护士条例。(2)上岗后1个月培训内容:科室环境及工作人员、工作模式与各班工作内容与职责、患者出入院护理、急救知识、护理文书书写。(3)上岗后3个月培训内容:骨科仪器使用、医嘱的校对与处理、牵引患者的护理、外固定护理、沟通技巧、围术期护理、急救知识。(4)上岗后6个月培训内容:建立骨科专科疾病临床教学教案(脊柱伤病、膝髋关节置换、四肢骨折、骨肿瘤)及相关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骨科常规护理体查、急救技能。(5)上岗后1年培训内容:护士的护理评估与提出护理理问题并制定护理计划的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培训、沟通技能培训。

1.2.2 培训方法 (1)每周集中培训:固定每周三为集训日,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师担任授课老师,为新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应为培训对象在该阶段所掌握重点内容,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新护士掌握好理论知识后进入临床进行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及案例进行教学,并对新护士的护理水平和能力进行现场评价,掌握培训效果,以便更好的提高培训效果[5]。(2)每周晨间培训:晨间培训为理论知识培训时间,对骨科护理的常用知识进行提问、考试等,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能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正,提高培训效率。

1.3 评价指标

1.3.1 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 新护士理论实践成绩包括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解决临床问题能力、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者对新护士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每项标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成绩越好。

1.3.2 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 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6-7]对临床护士进行调查。本量表从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行评价,总分为35~140分,分数越高,压力程度越大。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

岗前培训结束后,干预组骨科新护士的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解决临床问题能力、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2.2 管理者对两组新护士的评价与护士压力状况

管理者对两组新护士的评价与护士压力状况分析见表3。

3 讨论

3.1 有效减轻年轻护士压力

徐奕曼等[8]的调查结果显示,74.73%的护士感觉压力大甚至较大。新护士入职后的阶段是其适应护理岗位的阶段,同样也是其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真正面对患者的入门阶段。由于临床护理工作压力大、护患关系紧张、专业技术还不熟练等问题,导致新护士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很多新护士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离职。为了更好的面对护理工作,适应工作需要,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尽快的进入到工作中来,有助于减轻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持续培训模式能够提高新护士在临床岗位工作中的抗压能力,表3结果显示干预组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能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减轻护士的紧张感和疲劳感,减轻新护士的压力。

3.2 提高新护士职业能力

以胜任力为目标的持续培养模式提高了骨科新护士的护理执业能力。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新护士在基础理论成绩、基本技能成绩、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重患者护理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士的胜任力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体现在对患者病情观察与应变处理能力上。骨科疾病病情急、变化快、纠纷多,这对新护士上岗后带来各种挑战。只有改进培训方式才能保证新护士进入临床后的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因此对新护士的培训考核除了包括操作考核、理论考核外,临床实践能力、工作态度、沟通交流技巧和应急能力也是对其培训的重点[9]。

3.3 规范新护士培训管理

表2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对比(±s)

表2 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对比(±s)

对照组 24 88.56±2.57 90.13±2.32 89.00±3.12 88.32±2.11干预组 24 94.62±3.41 96.26±1.69 97.15±2.16 95.65±3.25 t 值 - 8.452 9.125 8.965 8.745 P值 - 0.047 0.041 0.043 0.045

表3 管理者对两组新护士的评价与护士压力状况比较(±s)

表3 管理者对两组新护士的评价与护士压力状况比较(±s)

对照组 24 86.56±2.67 95.13±2.22干预组 24 95.22±3.11 86.56±1.99 P值 - 0.047 0.041

以往新护士培训以医院短期集中培训为主,后续再由临床科室进具体专科培训,此种方法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新护士的培训时间短,培训效果不佳;难以全面的涵盖护士培训专业知识和科室特点;忽视了新护士的心理培训等问题[10]。而持续培训则有效改变了传统培训的缺点,通过持续性培训,将专业知识、科室特点、心理培训等内容在新护士工作中持续性的进行教授,既避免了短期突击培训效果不佳的弊端,同时使新护士有了吸收和反思的时间,培训效果更佳。通过持续评估和培训新护士,进一步加大了护理人员培养力度和管理规范。

3.4 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护士职业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对护士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对护士的素质修养、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护士的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理队伍的质量[11]。科学合理的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能培养护士的组织归属感,促进护士的自我实现。对刚出校门进入医院环境、走进工作岗位第1年的新护士而言,如何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12]。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新护士持续培训模式,既可为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指导,又可为促进新护士自我发展提供正确导向。

持续培训是基于科室需求和新护士的特点而采取的新型培训模式,通过持续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新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胜任力,是有效的新护士培训方法。

猜你喜欢
骨科护士培训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