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8-09-27 12:29张文娟陈海菊李志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内科标准化病人

张文娟 陈海菊 李志庆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临床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重点在于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传授,但是人文素质、临床沟通、应变能力教育等存在缺陷。所以现代临床实践教学的重点要注重培养临床医学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从中发现疾病特点、分析发现的问题、处理问题,来适应未来临床需求[1-2]。为了探索适合临床医学学生的临床教学新方法,我院内科教研室从2017年起,开始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培训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并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湘南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9~14班285名学生内科临床见习中。文章就我院内科教研室使用标准化病人辅助临床医学学生内科临床教学实践,浅谈教学体会。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2017年选取湘南学院来我院见习的2014级临床医学9班、10班、11班、12班、13班、14班共28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全体学生均已完成临床医学基础课程及内科相关临床课程,具备基本临床诊治能力。对照组有145名学生,男女分别有72名和73名,平均年龄是(19.41±2.11)岁,研究组有140名学生,男女分别有70名,平均年龄是(19.44±2.24)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模式,首先开展理论教学,随后进行实践教学。

研究组学生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所使用的SP教学教材均由我院内科教研室讨论及修订,贴合临床实际,符合疾病特点。先进行理论上的教学,并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示教。随后开展临床实践,将见习学生以分组的模式参与临床实践,推选小组成员对SP进行模拟临床接诊患者的程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而作为旁观者的其他小组成员,则对演练者的临床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人文关怀等进行评价,指出错误及不足之处,并讨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由带教老师对临床实践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注意事项,总结疾病的知识要点,巩固相关的临床技能。同时,SP也可对学生的不足予以指正,并指导学生规范临床实践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见习结束后对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的对比(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成绩越好),并采用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下发后,所有学生均以不记名的方式当堂独立完成后上交。本组研究发放问卷285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采集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更佳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组对SP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高于80%的学生表示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有利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临床应对能力及临床体格检查的准确性,优化学习效果。见表1。

3 讨论

SP模拟教学法诞生于1963年的美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将其用于临床教学、课程评估和(或)技能认证中。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在部分医学院校开始试点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模式的探索。虽然至今已逾20余年,但由于院校教研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原因,导致SP模式在我国进展较为缓慢。

在我院内部招募优秀的青年医生作为专业的SP人员,并由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编写临床情境剧本,模拟真实的病例,指导SP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我院内科教研室的经验是,内部选拔出优秀的青年医生作为SP来培养,保证了SP具备各项基础素质[3-4]。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缺陷,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SP进行培训,使学生亲身体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供平台,通过对SP的问诊和提供检查,与SP沟通交流,理解患者的患病体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5-9]。

通过SP帮助临床医学学生进行内科临床教学的实践,我们得出如下4点优势。(1)能模拟大部分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更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加深对医学理论的理解;(2)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判断患者自身疾病,有助于加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3)通过SP模拟实际情景,让学生对心理、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升临床思辨能力,加深对医生职业的理解;(4)有助于形成相对统一标准的考核机制。同样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SP教学存在的问题:(1)提供的病例相对常规,缺乏特征性异常体征;(2)SP能模拟的病种也有限,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等。整体来说,SP只能作为传统见习实习、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外的一个有效补充,但仍然不失为当前临床医学学生临床教学的一个良好的选择[10-13]。

表1 两组成绩和满意度比较

猜你喜欢
内科标准化病人
谁是病人
标准化简述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病人膏育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