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振兴为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18-09-28 08:12殷梅英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农民社区

殷梅英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提出了“五个振兴”科学论断,为实施乡村振兴指明了战略目标和路径。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散、小、乱、低等组织化程度差的实际,探索完善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龙头、社会组织为支撑、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通过组织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一、聚焦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进组织振兴

党章明确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内在要求。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看,一些村庄发展滞后、问题和矛盾较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队伍能力不足、作风不实,基层基础不牢固有很大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统领,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三农”发展。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础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愿意为村民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班子,引导他们当好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头雁”“贴心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用好述职考核评议这个抓手,引导农村党员切实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政治引领,加强对各类农村组织的政治领导,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类组织的共同意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取得实效。惠民县是农业大县,结合村多、村小、村散的实际,通过把村改社区作为“书记项目”主抓,着力推进农村管理服务体制变革。经过县委班子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将全县1118个行政村合并为109个农村社区,以新一轮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依法设立了社区村民委员会,保证了每个村都有人理事、有人管事;合理优化党组织设置,梯次设立了社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通过村改社区,原来以村庄为单位的组织管理形态变成了以农村社区为单位的治理服务体系,领导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幅提高。换届后,社区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9岁,致富能手等优秀群体占比达到73%。

二、聚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增强内生动力中推进组织振兴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生产方式组织化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组织形式。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农业生产经营某些环节以至全过程,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既是规模经营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因此,在目前小农户生产经营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要支持各类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全托管或半托管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以服务的规模化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坚持质量兴农,依托特色产业型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造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产品产得出,更要卖得出。要发挥加工型农民合作组织在产业融合中的引领作用,对接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平台,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联结千家万户农民进市场。同时,加强与文化、旅游、教育等新兴产业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

近年来,惠民县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1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了1600余家,实现农民增收11.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农民承包户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为骨干,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农业经营格局。同时,大力推行社区“两委”班子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了在乡村治理中的话语权、影响力,也提高了为民服务的能力。

三、聚焦社会组织,在培育文明乡风中推进组织振兴

社会组织是农村民主管理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在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还是文化的振兴、农民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加大对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发挥其在推动乡风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草根”作用,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支持志愿者协会、青少年辅导、义工队等社团组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2017年,惠民县在省级文明县复审、省级卫生城复审和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中,5000多人参加“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公民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111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940个。

四、聚焦村民自治组织,在创新乡村治理中推进组织振兴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真正让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完善自治。依法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要积极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新乡贤的作用,提高自治组织的整体素质。强化利益联结与合作意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在惠民县农村社区运行中,我们专门建立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联系指导社区层面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事务,凡是涉及整个社区建设的事务决策,都由社区监督委员进行全程监督。

强化法治。针对农村法治基础薄弱的现状,加快弥补农村法治短板,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制度,使之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我们着力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按照一社区一中心原则,规划建设了109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立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问需于民大走访”活动,实现了“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推行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社区“两委”干部定期向社区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述职,接受党员群众评议,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发扬德治。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挖掘普通人的人性光辉,传播“身边的感动”,凝聚起向上、崇善、爱美的强大正能量。

猜你喜欢
党组织农民社区
清华党组织公开
社区大作战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3D打印社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影像社区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