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谱新篇

2018-09-28 07:23陈国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贝母示范户海安

陈国元 霍 尧/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阮庆文/本刊记者

驻村专家在相城区示范基地实地指导 阮庆文/摄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需求的原则,以“三新”推广、示范带动、技能培训为抓手,以规划引导、产业升级、强农富民为宗旨,累计委派驻村专家48名,协助地方镇村完善规划12份,引进推广新品种136个、新技术58项、新模式34种,有效提升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走出了一条“产业创新得发展、成果集成得推广、农民增收得实惠”新路子。

培育特色产业

与海安对接实施挂县项目之前,当地农业产业以传统种养为主,收益不佳。2012年,驻村专家首次为海安引入新品种红心火龙果,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示范户试种成功,获得可观收益,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植面积已超百亩,形成了7个种植基地,亩产值近8万元。树莓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场潜力大,海安农户以往从未开展过树莓种植。驻村专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示范户引入秋福和哈瑞太慈树莓,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树莓种植成活率超80%,收益可观,示范户对此项目充满信心,纷纷表示将扩大种植面积。贝母是海安市角斜镇来南村的特色产业,种植规模达到近3000亩,多年来都是以露地栽培、一年一熟的传统栽培模式为主,经济效益波动大,对土地的利用率低,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驻村专家从调整栽培模式入手,积极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从2016年起,试验开展贝母设施栽培模式、贝母与百合套种模式、贝母与树莓、梨套种模式等,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在不影响贝母主产的同时,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模式。

强化科技支撑

太仓基地秋冬季节上市林果品种较少,驻村专家综合考虑季节和适应性,引进示范矮化柚、甜柿等新品种,丰富了当地的果蔬种类,填补了水果供应的空白,实现四季有果品上市的目标。在实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的同时,学院组织相关力量,对太仓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的“新毛芋艿”进行提纯复壮,在提纯种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种芋质量,获得“江苏好芋头”金奖,推动了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了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果蔬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林果绿色防控集成新技术。在太仓700余亩梨园基地内推广使用赤眼蜂、捕食螨和异色瓢虫等天敌,挂设黄板和蓝板进行诱杀,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诱虫灯远程无线控制软件”结合到绿色防控技术中,提高了诱虫灯使用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达到优质增产增效的目的。

创新服务手段

服务模式和手段的创新是推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的持续动力。驻村专家结合对接点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一是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海安市白甸镇周垛村示范户张东山事业心较强,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观念滞后,对尝试新事物持保守态度。在驻村专家的指导下,张东山成立了霞山家庭农场,主要种植专家团队为其引进的红心火龙果、红颜草莓、哈瑞太慈树莓及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玉枇杷等经济作物,规模不断扩大。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驻村专家还为其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备,引入火龙果立架栽培、火龙果草莓套种、草莓高架栽培等新模式。通过专家的指导,张东山的家庭农场年收入超30万元。二是服务科技推广载体建设。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定位于高科技设施园艺,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推广、服务的重要窗口。在驻村专家的指导下,雅周现代农业园建成了集花卉盆景展销、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园艺科普园——怡然园艺家,该花卉超市运行期间,驻村专家多次深入实地指导,根据季节、消费群体变化为其优化产品结构,花卉超市运营良好。三是服务农业新业态发展。通过指导阳台园艺种植技术和摆放创意,配套引进紫背天葵、养心菜、色拉生菜、薄荷等盆栽特种蔬菜品种,并结合互联网电商技术,创新融合线上线下产销,为太仓示范基地开拓新的增长点。协助太仓农产品直销中心推进物联网项目建设,加快了智能监控、数据收集、报表生产、智能控制、质量追溯等体系建设。同时,为配合农技耘APP的推广,委派智慧农业学院相关专家专门负责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指导其安装、使用农技耘APP,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能。□

推广果蔬绿色防控新技术

猜你喜欢
贝母示范户海安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王莹作品赏析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同物异名现象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