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之我见

2018-10-09 07:03北京汽车技师学院孙凯燕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调研职业院校职业

北京汽车技师学院 孙凯燕

随着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在国家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要认清当前现状找出阻碍发展的因素,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1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提升能够给国家带来更多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职业教育为更多钻研技术的孩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找到人生奋斗的意义和目标。被誉为“国之瑰宝”的高凤林等技术性人才,让职业教育大放异彩,更体现了大国工匠的坚守和光芒。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等目标的关键,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2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北京为例,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8年版中国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至2020年,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压缩近一半,在校学生控制在6万人左右、学校减少至60所左右,城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将向郊区县疏解,并将探索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进行跨区域合作。这给职业教育院校尤其是北京地区的职业教育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各职业院校该如何站稳脚跟是当下最棘手的问题。下文将以北京汽车技师学院为背景的调研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图1 对学生调研的结果

图2 对家长调研的结果

2.1 以北京汽车技师学院为背景的调研结果

近两个月,笔者以北京汽车技师学院为调研背景,分别对1 000名在校生、100名家长、50名一线教师和10所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了不同类别的相关调研。调研结果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由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继而对职业教育的学历提升兴趣不大,对职业技术的学习关心度不高,校企合作的企业对学生也不是特别满意,而且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学生、家长及教学资源也存在着不小的困惑和不满。

2.2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和相关资料查询,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要加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充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健全职业教育学历体系。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学习压力,没有成型的人生目标,甚至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没有期望。因为学生和家长的这种认知让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提升。要加强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就要让人们从周围环境、电视媒体、互联网等多个方面体会到职业教育对个人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让职业教育不再是人生中最低端的选择,让孩子们加深理解“国之瑰宝”的意义,更加立体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图3 对企业调研的结果

图4 对教师调研的结果

(2)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有偏差,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稳定长期的合作。有的职业院校把学生安排到规模小、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中实习,使得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当前正处在信息和技术变革的时代,如果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那么就会被淘汰。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企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中来,教师和企业对先进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职业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解决行业内技术性领域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职业教育的培养和社会企业需求相匹配,这样才会充分展现出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实现两者的双赢。

(3)教育模式死板,课堂气氛不融洽,需要积极引进先进职业教学理念,创建“三有”课堂。正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才导致教育的推进相当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不配合,家长对学习的不关心,这让职业教育课堂没有生机、没有该有的氛围。大部分职业教育的课堂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形式主义的小组练习教学等。目前,各种先进职业教学方法在我国循序渐进地应用开来,使得我们的课堂由过去的说教式转向适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

(4)职业教育投入相对较少,需加大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定时更新教学资源,将资金用到实处。虽然近年来国家已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对高校科研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得不到有效更新。通过运用最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能培育出社会最需要的技术人才。国家每年都会对职业院校拨款用于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但是真正用到最需要地方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掌握不了先进技术和方向就等于丢失了开启未来工业革命的钥匙。

(5)不重视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加速全面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降低企业损失。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选择的侧重点已慢慢的向非专业能力倾斜。专业能力可以在入职后通过加强锻炼获得提升,但是学习迁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忠诚度等非专业能力是短时间内无法融入到内心的。据统计,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能坚持到2年期满的人数不足15%。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企业的流动性比较大,适应社会的能力普遍偏低,这就给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带来很大损失。通过在校期间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加强,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稳重,进而有效地避免企业损失。

3 结论

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方式,成为提升和巩固国家、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认清当前形势、切实把握问题、实行有效举措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希望我国的职业教育通过参考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发展过程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为国家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调研职业院校职业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职业写作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