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描山绘水已臻化境,寥寥数笔柔肠百结

2018-10-10 09:27雅言
小演奏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游记山水

雅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段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字如此优美,以至于许多人时隔多年仍背诵如流,这是出自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的《三峡》,而类似这样脍炙人口的文字在《水经注》中比比皆是。

郦道元自幼博览群书,后随父到山东访求水道,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所见所闻使他对地理考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郦道元经常与朋友一起饱览山水,他们游历临朐县的熏冶泉水,也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声响在山川河谷间回荡,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经清代学者考证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原书列举了大小河道共137条,但内容简略。郦道元搜集了有关水道的记载以及他自己多年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详细阐述了《水经》中的记载,硬是把一本一萬多字的《水经》延展成了一部浩瀚的长篇巨著,篇幅扩大了20多倍。

《水经注》中除记载有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凡北魏以前的掌故、旧闻都可以得到考证,单以兵要的地理资料一项而言,全注记载的从古以来的大小战役不下300次,许多战例都生动地体现了熟谙地理,利用地形,争夺桥梁、险道、仓储的重要性。

《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之所以如此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一开始就确定了高远的立意,这一立意就是万里河山、千秋家国。郦道元好像站在群山之巅,放眼江河奔腾入海,脚下清流激湍,心中涌起将之融汇一体的豪情壮志。这种立意与视角,加上郦道元的文学天赋,写就一部恢宏巨著可谓是顺理成章。无论从实用性还是艺术性,《水经注》都远远超越了《水经》。因此,读《水经注》这样的作品,有时需要一些大尺度的空间想象,才能感受到其奔腾的气势和雄健的美感。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秋,北魏迁都洛阳,郦道元担任尚书郎。太和十八年,他跟随孝文帝出巡北方。孝明帝正光四年,郦道元又担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阳,其后,他奉诏前往北方各镇整编相关官吏,筹备军粮,为防守边关作必要准备。这段时间,郦道元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足迹踏遍长城以南、秦岭以东的中原大地,其间考证了诸多河流,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地理资料,这也为撰写《水经注》留下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郦道元还在《水经注》序言中对前代许多著名的地理著作进行了点评,以此表明获取真实地理信息的重要性。而《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了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撰写综合地理著作的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他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景观,对全国地理情况进行了详细记载。

《水经注》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书中所记大小河流共1252条,更涵盖许多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水经》中的记载增加了近千条,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皆广泛搜罗并详细记载,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30余处,瀑布60余处。所记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湿地,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所记洞穴达70余处,所记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种类超过100种。此外,还有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其中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近20次。

《水经注》除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外,还有许多学科方面的资料。诸如书中所记各类地名约有两万处,其中有注解的地名就达2400多处,所记中外古塔30多处,宫殿120余处,陵墓260余处,寺院26处以及不少园林等,可见该书对历史学、考古学、地名学、水利史学直至民族学、宗教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些内容不仅在数量上十分惊人,更重要的是采用了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所以《水经注》还是一本汉族古典文学名著,在文学史上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其写水着眼于动态,写山则着眼于静态,可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散文的集锦、神话传说的荟萃、名胜古迹的导游图以及风土民情的采访录。

《水经注》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仅以描写瀑布来说,所用到的词汇就有泷、洪、悬流、悬水、悬涛、悬泉、悬涧、悬波、颓波、飞清等,由此更说明了《水经注》不仅是科学名著,更是文学艺术的珍品。

广阔的地理视野、变化的地理观念、丰富的地理资料、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构建于实地考察之上的科学描述,使郦道元成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地理学者之一。现代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曾称郦道元为中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忙里偷闲,读一读《水经注》中的篇章,仔细体味书中充盈的语言、丰富的材料、独特的视角,定会受益无穷。

名篇鉴赏

水经注·卷十四(节选)

高梁水注之,水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刺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水自堰枝分,东迳梁山南,又东北迳《刘靖碑》北。其词云:魏使持节都督河北道诸军事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字文恭,登梁山以观源流,相漯水以度形势,嘉武安之通渠,羡秦民之殷富。乃使帐下丁鸿,督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导高梁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其《遏表》云:高梁河水者,出自并州,潞河之别源也。长岸峻固,直截中流,积石笼以为主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馀步。依北岸立水门,门广四丈,立水十丈。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馀万亩。至景元三年辛酉,诏书以民食转广,陆废不赡,遣谒者樊晨更制水门,限田千顷,刻地四千三百一十六顷,出给郡县,改定田五千九百三十顷。水流乘车箱渠,自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潞县,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馀顷。

高下孔齐,原隰底平,疏之斯溉,决之斯散,导渠口以为涛门,洒滮池以为甘泽,施加于当时,敷被于后世。晋元康四年,君少子骁骑将军平乡侯弘,受命使持节监幽州诸军事,领护乌丸校尉宁朔将军。遏立积三十六载,至五年夏六月,洪水暴出,毁损四分之三,剩北岸七十馀丈,上渠车箱,所在漫溢,追惟前立遏之勋,亲临山川,指授规略,命司马关内侯逄恽,内外将士二千人,起长岸,立石渠,修主遏,治水门,门广四丈,立水五尺,兴复载利,通塞之宜,准遵旧制,凡用功四万有馀焉。诸部王侯,不召而自至,繦负而事者,盖数千人。《诗》载经始勿亟,《易》称民忘其劳,斯之谓乎。于是二府文武之士,感秦国思郑渠之绩,魏人置豹祀之义,乃遐慕仁政,追述成功。元康五年十月十一日,刊石立表,以纪勋烈,并记遏制度,永为后式焉。事见其碑辞。

又东南流,迳蓟县北,又东至潞县,注于鲍丘水。又南迳潞县故城西,王莽之通潞亭也。漢光武遣吴汉、耿弇等破铜马、五幡于潞东,谓是县也。屈而东南流,迳潞城南,世祖拜彭宠为渔阳太守,治此。

这一卷列名的河流共有七条,其中前面四水都是关内的河流,大、小辽水是东北河流,浿水则是今朝鲜境内河流。湿余水在《水经注》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漯余水的,在其他古籍中也有作温水、温余水、温余河的。现在的潮白河在北京密云水库以北,支流众多,如潮河、白河、汤河、黑河等,《水经注》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清楚的是温余水,比例尺较大的历史地图集如侯仁之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中就有温余水的注记符号。湿余水今称“温榆河”,其上游有北沙河、蔺沟等支流,且南流东折,后在通县以东与潮白河汇合。

沽河即今日的白河,在北京密云附近与潮河汇合,又称“潮白河”。鲍丘水今称“汤河”,是白河的支流,《水经注》中记载此处有温泉水,至今沿汤河仍有不少温泉。濡水今称“滦河”,是一条全长近900千米独流入海的河流。但精妙如《水经注》,书中也有不少错误,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曾为此派人实勘,并亲笔撰写了《热河考》《滦河濡水源考证》等文纠正《水经注》的错误。大辽水即今辽河,是一条全长达1400多千米的大河,小辽水即今浑河,全长400多千米,古时曾汇入大辽水,如今已分流,辽河在盘山以南入海,浑河在营口以南入海。

浿水是《水经注》中记载的当时的域外河流。我国古籍中记载此水的不少,但所记互不相同,浿水在今天是哪条河历来都有不同见解。郦道元认真考究,曾访问当年朝鲜到北魏的使节,由此辨明当年的高丽国在浿水北岸,故而证明浿水就是今朝鲜的大同江。浿水问题虽然学界仍有不同意见,但《水经注》的考证基本可作定论。

链接——以文代步,丈量壮美山河

大自然是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古代山水游记就是一种以描写山川美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那么古代山水游记是如何来摹景状物的呢?

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

游记,既游且记,自然需要线索特别是行踪的贯穿,这是游记最为鲜明的特点。因此,在整体感知文本的时候,就要抓住作者的行踪,如明代文人陶安的《游龙鸣山记》。下面这段就是以游踪为序,写出了龙鸣山的秀奇景色,让人心驰神往。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古代山水游记在写景时,或由低到高,或由近及远,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如常见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或动静结合,或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精心描摹大自然的美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古代山水游记的语言一般都是精心打造的。为了写景的逼真和形象,常常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选择灵活而多样的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的结合等。

自然界中的景和物由于种类、地域、季节、气候等原因,所呈现出的特征风貌也不同,加上作者不同的心境和情趣,即便是同一景物,所描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景物特点是明朗还是隐晦,直接决定着作者的心绪。另外,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发展到宋代,逐渐发展出借山水景物来进行说理议论的特点,即把形象的记叙和理性的议论说理巧妙地融合起来,从而使古代游记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理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快感。因此,古代山水游记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往往是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众所周知,作诗不过“景”和“情”二字,往往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其实,和诗词写法一样,古代山水游记也是常把景和情结合在一起,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而达到完美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游记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