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极地科考活动呈上升趋势 “冰上丝绸之路”日渐制度化

2018-10-14 00:19
参考消息网
关键词:潜标冰上丝绸之路货轮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 美媒称,中国航海学会下设的专业组织极地航行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极地航行与装备论坛于9月26日在停泊于上海母港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上成功召开。

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0月7日报道,此前,中国的极地管理和研究机构刚刚结束了今年的北极考察活动,这也是中国的第九次北极科考。此次科考航行历时69天,航程约为1.25万海里。考察北极航道的通航能力是此次科考的主要目标之一,此外,海雾和其它对安全航行构成挑战的气象条件也被包括在考察内容之中。此次科考还被誉为首次向北开展的探险活动,其重点是部署和维护大量长期和短期的无人科考站——中国极地科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北极地区观测网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为此,中国媒体盛赞中国的北极观测网络现在“进入了无人时代”。

报道称,一支中俄北极研究探险队于9月底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起航。此次航行由俄罗斯太平洋研究所组织,船上有来自多个海洋研究机构的11名中国科学家。俄罗斯组织者表示,两国的科学合作将促进北极地区的气候研究,也有助于实现“冰上丝绸之路”的愿景。

此外,中国的极地造船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报道认为,这与美国等其他北极地区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目前正感受到其日益退化的极地舰队和造船专业知识丧失的压力。

报道称,今年1月发表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极地丝绸之路计划。这份文件首次通过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正式将北极地区纳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框架。

报道表示,设立极地航行专业委员会是北京在计划中的极地丝绸之路制度化进程中迈出的新的一步,以发展和整合中国的极地资产,实现与更广泛的“一带一路”倡议框架相配合的更大连通性。(编译/林朝晖)

2018年9月26日,“雪龙号”停泊在码头上。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延伸阅读】俄媒:中俄看重北极航道价值 北约潜艇出没欲吓走潜在客户

参考消息网10月6日报道 俄罗斯《消息报》9月27日刊登题为《北极海上航道或能挽救全球贸易》的文章称,27日,全球海运翘楚丹麦马士基航运集团的冰级集装箱船“Venta Maersk”号顺利抵达圣彼得堡港,它成为全球第一艘运营该航线的非俄罗斯商船。此次航行对于俄罗斯和全球的意义何在?

文章称,西方媒体很关注“Venta Maersk”号的这次北极探险,不只惦记货物,而是意在旁观这条航线是否盈利、适合航行。这些“友人”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何必要替这帮俄罗斯人宣传呢?莫斯科正踌躇满志,恨不得将东亚和东南亚,尤其是中、日、韩等国出口欧洲商品的主要运输业务都揽到本国海域中去。

文章指出,不管怎样,全球对俄北极地区的兴趣的确与日俱增。随着全球变暖、俄北冰洋沿岸地区冰层的融化,令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坚信,北极海上航道前景灿烂。

首先,较之从釜山、上海、横滨出发,经印度洋、通过苏伊士运河、再进入地中海的传统路线,北极航道的里程要短三分之一。

其二,北极航道要安全得多。众所周知,从马六甲海峡到亚丁湾之间的地区,是海盗活动最猖獗之处。虽然媒体对海上亡命徒滋扰商船的报道有所降温,但类似行径从未缓和。

其三,传统线路上海关林立,毕竟途经近15国,难免有养尊处优的腐败官员坐地漫天要价,既降低了货物运输速度,又增加了最终成本。然而,若是通过北极航道,商品从中国卖家到欧洲买主手中,只需经过俄罗斯一国的领海,只在进入处,即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出关地,即摩尔曼斯克或是阿尔汉格尔斯克,货物才需接受海关检视。

文章称,至于安全问题,俄罗斯已从国家层面给予高度重视。目前,俄罗斯正在北极地区内打造一条由机场、雷达站和军港组成的综合性防务链。

文章称,近十年来,全球变暖引起的冰层融化令先前完全无法通行的北极航道变作通途,中国的大型国企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COSCO)最早发现商机。自2013年起,它派代表对当地进行了30多次考察,北京开始在俄北极沿岸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并参与油田勘探及开发。对于经济体量如此巨大的中国来说,北极绝对属于其地缘政治拼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当然,在俄罗斯心目中,北极更加重要,毕竟当地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占到了GDP的3%。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援引著名极地专家洪佩特的话称:“北极是俄罗斯的未来,它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供应地。北极海上航道若是利用率不断提升,还能充当所开采资源运往亚洲及欧洲的重要交通走廊……目前,俄拥有在此确立自身游戏规则的权利和机遇,毕竟北极航道最适宜通行的区段都在它的领海内。”

文章称,之所以是“目前”,因为西方国家也虎视眈眈,欲将北极变成“国际公共使用区域”。

此外,北约潜艇也频频在北极出没,显然意在制造紧张气氛,吓退部分潜在客户。

文章称,俄罗斯两艘Arc7冰级液化天然气(LNG)油轮“弗拉基米尔·鲁萨诺夫”号和“爱德华·托尔”号,首次在没有破冰船护航的情况下,抵达了中国江苏的如东港,全程只用了19天时间,若是经过苏伊士运河,则需35天之久。

文章称,一言以蔽之,北极航道大概永远都无法取代苏伊士运河作为欧亚海运主动脉的地位,然而,至少在将俄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运往亟需它们的东南亚国家方面,北极航道是不可替代的。

通常来说,为实现商业盈利,大型集装箱船在行经苏伊士运河的途中会依靠若干港口,不断地卸旧货、装新货。当然,北极航道恐难适用这一商业模式,但它对于运送石油和液化气的大型油轮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毕竟停靠口岸越少,成本就越低。(编译/童师群)

(2018-10-06 00:13:01)

【延伸阅读】“天恩”号穿越北极圈引英媒关注:中国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参考消息网9月7日报道 英媒称,一艘按极地探险要求特制的3.6万吨中国货轮完成了其穿越北极圈的处女航,成为中国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远大抱负的最新标志。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9月5日报道,东北航线是由于全球变暖才得以打开的。之前北京已经派出过航行穿越东北航道的货轮,但“天恩”号是自带破冰能力的货轮。

“天恩”号于8月4日从连云港启程,在横渡白令海之后穿越了白令海峡和北冰洋。该货轮5日晚停靠法国鲁昂港口。

报道称,北京希望成为北极航道的主要实践者。“天恩”号可以在厚度为80厘米的冰层中航行。北京今年1月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该政策白皮书称,全球变暖使北极航道有望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干线。中国愿与其他国家一道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报道指出,中国在北极圈内不存在任何领土声索,但渴望参与该地区的开发。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矿产资源,并且可以提供一条东北亚和北欧之间的战略纽带。

报道称,中国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经过努力争取,北京在拥有8个成员的北极理事会获得了永久观察员的资格。

北极有三条航道:东北航道是东北亚和北欧之间的最短线路。该航道与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相比可以节省12天时间。“天恩”号船长陈祥武表示,通过缩短三分之一的航行距离,该航道能够节约300吨燃料,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加便宜。

报道注意到,中国在2013年派出了第一艘穿越北极的货轮。在一艘破冰船的帮助下,“永盛”号货轮克服了浮冰和危险状况的阻碍抵达鹿特丹。从那以后,中国已经派出约10艘货轮执行穿越北极的航行。

报道称,海上条件严峻,而且极地航道只能在夏季航行。在“天恩”号进入北极地区数天后,它曾遭遇一片密集的浮冰。船员们试图改变航线以避免撞上浮冰。船长曾下令把货轮的航速降低到每小时仅3海里,但是随后的几小时还是险象环生。“这就像是在车流中进行汽车追逐一样。”

“天恩”号货轮8月20日凌晨在东西伯利亚海域穿过大面积浮冰(英国《泰晤士报》网站)

(2018-09-07 00:14:01)

【延伸阅读】丹麦货轮首次试航北极航道 BBC:中俄早已先下手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英媒称,在北冰洋为大型集装箱货轮开辟商用航线,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属于纸上谈兵,咫尺天涯。但地球变暖、北极群雄争霸,北冰洋航线的商业价值再度引人关注,同时,世界货运巨头马士基航运的最新尝试如果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那么这个愿景将离现实更近一码。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24日报道,北海航线东起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白令海峡,沿俄罗斯北部向西延伸至挪威,连接欧亚的航行时间可以比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一、二周。北极航线开通不但将大幅度降低航海时间和燃料成本,同时也能避免经由印度洋等危险地区时的海盗威胁。一旦航道开通,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但受极地气候、破冰成本和船只体积等因素掣肘,目前它只是具有替代苏伊士运河航线的潜力。迄今为止,试图通过这个航道的船只,无论是货船还是科学考察船,都需要核动力破冰船开道护航。

但全球变暖使得情况出现变化,北极冰层持续融化,今年北极圈夏季异常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突破摄氏30度。为生态环境亮起红灯的同时,北海航线的价值再次浮出水面。据哥本哈根商学院2016年发表的报告,按目前的冰层融化速度推算,大约到2040年,从经济核算意义上讲北海航线就可以作为商业航线投入使用,当然也可能提前。

报道称,马士基公司的Venta Maersk集装箱货轮8月下旬启航,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经北海航线前往圣彼得堡,航程时间约一个月左右,预计9月底抵达,这是挺进北极航线的第一艘集装箱货轮。Venta Maersk集装箱货轮2018年建成,属于“冰级”,货轮可装载3600个标准集装箱,此次北冰洋首航集装箱里装有冰冻鱼类、冷藏食品和普通商品货物,主要是测试航道,“探索集装箱货轮通过北海航线的可能性”。

此外,这次航行还肩负收集北冰洋冰层融化数据的任务,马士基航运公司将根据这些数据评估北海航线的商业运营可行性。但马士基公司强调,这条航线目前还不具备航运网络的商业替代选项,商业航线的决定因素包括客户需求、交易性质和人口密度等,背后更大的依托是相关地区的经济和市场。

报道称,马士基不是第一个挑战北海航线的公司,北冰洋航线商船常态化航行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占重要地位,是拓展欧亚贸易通道的一部分。

中国国营企业中远集团的多功能货轮莲花松2017年7月从上海港启航,经停连云港后取道北极东北通道前往俄罗斯,船上装载了出口俄罗斯的重工机械设备,用于莫斯科地铁隧道施工,还有一些化工厂机械设备。那是莲花松的北极首航,也是中远海运2017年窗口期多次北极航行的第一次。之前,中远海运船舶在2013年、2015年和2016年3次通过北海航线的东北航道,为中国商船经北极常态化航行探路。

虽然北海航线对大型货轮有诸多限制,无法全年使用,船体和吨位不能太大,但俄罗斯已经把这条航线作为国家战略资产。俄罗斯一艘经特殊改装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去年7月从符拉迪沃斯托克经北海航线抵达中国,全程没有破冰船开道,也是首次。今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用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又经北极航道前往中国。俄罗斯政府今年至少批准了370艘大小船只使用北极航道。2012年获得莫斯科批准从欧洲通过北极航道驶往亚洲的海轮只有46艘,2011年则只有4艘。

(2018-08-28 00:18:01)

【延伸阅读】中国北极科考队回收并布放锚碇式潜标

新华社“雪龙”号8月2日电(记者 申铖)北京时间7月31日22时至8月2日13时左右,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行经楚科奇海北部区域时,成功回收并布放各两套锚碇式潜标。

北京时间8月1日零时45分,随着鲜艳的橙色和黄色浮球从布满浮冰的海面浮出,乘坐“雪龙”号科考船的考察队找到了首个待回收的锚碇式潜标。队员们从“雪龙”号上放出橡皮艇,奔赴浮球处,并于4时左右成功完成回收。随后,考察队马不停蹄地奔赴后续作业点,顺利回收第二套潜标,并成功布放两套潜标。

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雷瑞波介绍,锚碇式潜标是海洋观测常用装备,一般由浮球、观测设备、释放器和锚碇装置等部分组成,投放到观测点后,潜标底部的重块固定位置,上部各仪器近垂直状悬浮在海水中,长期记录海水剖面的相关数据。

雷瑞波说,此次回收的两个锚碇式潜标于第八次北极科考期间布放,其搭载的观测设备以海洋物理设备为主,记录了自去年布放以来观测点各个深度层次上温度、盐度、深度和海流的变化。此外,锚碇式潜标还搭载了沉积物捕获器,可以连续捕获观测点不同季节采集的悬浮颗粒。

“我们无法一年四季都开展北极科考。通过锚碇式潜标,可以获取观测点的长期连续资料,有效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掌握海洋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冬季冰下海洋的变化规律。”雷瑞波说。

(2018-08-02 19:51:37)

猜你喜欢
潜标冰上丝绸之路货轮
苏伊士搁浅货轮遭巨额索赔
一种基于潜标基阵的信号接力定位方法*
暴风雨中的货轮?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商船北极航行的经济性评析
俄罗斯当代北极政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
中国商船北极之旅的意义与思考
自升式连体潜标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潜标姿态变化对矢量水听器目标方位估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