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图景与地域性写作”三人谈

2018-10-14 17:22
福建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石一枫腔调老舍

主持人李壮语:

这些年,“地域色彩”成为文学界的热点话题,许多作家和作品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方式在此维度上做出过尝试。在一个渐趋规范、同质的全球化时代,具有“地域”或曰“地方”色彩的文学书写缘何兴起、在创作实践中展现出了哪些不同的侧面、其得失及未来的可能性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展开探讨。

石一枫作为近年来风头甚劲的青年作家,其一系列小说作品都带有鲜明的“京味儿”语言烙印;从本期石一枫的文章中,我们既能看到其切身经验的鲜活代入,也能读到普遍意义的文学省思:“应该意识到老舍之所以是老舍,并非仅仅因为他写了小羊圈胡同和一群形态各异的老市民,更是因为他所触及的往往是一个时代最主要、最无法回避的社会历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京味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腔调存在,其意义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而足够宽广、深邃和具有总体性的视野和眼界,才是这个地方文学风貌的价值所在。”李瑾的文章旁征博引,强调了地域元素在当下写作语境中的“破局”作用;其本人所著的《地衣——李村寻人启事》一书,其实也正是“地域写作”话题的很好样本。青年批评家贾想则从“语法”“腔调”的角度進入,认为“对方言的捡拾、保存、淬炼,不仅是语言艺术方面的策略,更是一种文学写作观念的突破”,进而将方言写作(或曰民间话语写作)作为“从根茎深处保留住‘中国性”的重要途径,在观点、视野和行文风格上都有颇多新意。

猜你喜欢
石一枫腔调老舍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石一枫推出长篇小说《玫瑰开满了麦子店》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以《世间已无陈金芳》为例论“失败青年”的精神之殇
失信盲信的疑虑与原始善念的执着
老舍的求婚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