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8-10-15 00:49郭萍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感病飞虱病株

郭萍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一、发病条件

1.玉米播期。夏玉米实行麦田套种,套种期一般在5月17-25日,套种偏早,6月中旬玉米3-5片叶期时正好与灰飞虱大量迁飞寻找寄主的时期重叠,玉米幼苗叶片鲜嫩,灰飞虱易吸汁传毒。玉米敏感期(幼苗期)与一代灰飞虱成虫活动盛期是否一致,是玉米粗缩病发生乃至流行的重要影响因子。

2.田间杂草。田间路边杂草是灰飞虱和病毒越冬越夏的寄主,也是发生流行的基本条件,但近年田间路旁、渠道等公共地带杂草丛生严重,为玉米粗缩病及其介体提供了丰富的中间寄主和广阔的越冬、越夏场所,造成靠近近田边、沟渠旁及杂草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3.气候条件。暖冬造成灰飞虱越冬基数大,为毒源的积累创造了条件。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惟一的介体。且为持久性传毒,其种群密度以及自然带毒率的动态变化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春夏干旱、高温的气候也是该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有利条件。

二、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全生育期都能发病,典型的症状是植株矮化,节间缩短,顶叶簇生,叶色浓绿,叶片宽短僵直,在叶片和叶鞘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因发病的时间不同,植株出现的发病程度和造成的产量损失也有差异.发病轻的植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发病重的基本不能抽雄。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1/2,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三、发生规律

玉米粗缩病毒的传毒昆虫为灰飞虱,种子、土壤、人工磨擦不能传病。灰飞虱在病株上取食18h后,体内就能带毒,带毒的灰飞虱在健株上取食0.5h就能把虫体内的病毒传给玉米,15~20d后即可出现症状。灰飞虱1年发生5~6代,以若虫在大麦、小麦、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飞虱成虫在越冬寄主上取食获得病毒,并陆续向玉米上迁移,小麦收获前及收获期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形成迁移高峰。灰飞虱夏季主要在玉米及田间杂草上繁殖,随着玉米成熟迁至禾本科杂草上,秋季小麦出苗后,再转迁到麦田传毒,病毒就在麦苗上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形成周年循环。灰飞虱传毒对玉米生育期无选择性,植株越大,虫量越多。玉米出苗至6叶获毒易感病,为感病叶龄期;感病叶龄期内获毒叶龄越小,病株严重度越高,损失越大,4叶以下获毒的发病株基本无产量。6叶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也轻,为安全叶龄期。感病叶龄期与灰飞虱传毒盛期吻合度越高,发病越重。

四、农业防治措施

1.清除田间杂草。秋收之后及时灭茬,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灰飞虱和病毒的越冬越夏寄主,从而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2.防治麦田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用“奔腾”等除草剂冬前化学防除麦田杂草,早春小麦拔节期结合防治小麦红蜘蛛喷药防治越冬代成虫;小麦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进行“一喷三防”,兼防一代灰飞虱。

3.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传毒机会。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玉米植株的抗耐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五、综防技术

对该病的防治应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压低虫源,使玉米对粗缩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开灰飞虱成虫传毒盛期,从而避开危害。

1.选用抗耐病品种,适期播种

尽管目前主栽品种中缺乏抗病良种,但品种间抗性是有差异的。可以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如农大108、掖单21等,压缩具478系、107系的杂交种如西玉3号、掖单13号、掖单2号等高感品种。同时应注意合理布局,避开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根据该病发病规律,玉米幼苗期最感病。播期应尽量调整到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对夏玉米尽量避免麦苗套种,即使套种也应掌握小麦玉米共生期不能超过7天。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灭茬抢播。

2.清除杂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的栖息场所。结合间苗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3.调整播种期和耕作方式

调整播期,适期播种,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清除地头、地边杂草,减少侵染来源。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

4.化学防治

消灭传传毒介体灰飞虱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①药剂拌种或包衣。用内吸杀虫剂或包衣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減轻病害传播;②苗期喷药杀虫。在玉米播种前后及苗期,对玉米田及附近杂草喷药防治灰飞虱,对减轻病害有一定作用。可选用10%吡虫啉等,喷药应均匀周到,以确保防效。

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植病灵乳油进行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猜你喜欢
感病飞虱病株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中国水稻褐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及热点分析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柑橘脚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杨树黄叶病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山东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