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在急诊骨盆骨折治疗

2018-10-21 10:57韩莉牛志霞
健康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进针针孔螺纹

韩莉 牛志霞

摘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根据Tile分型,急诊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对21例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以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目的。结果:本组均得到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下地负重时间8~14周,平均12周,完全负重时间较下地负重时间晚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6~14周,平均12周。按刘利民等关于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本组l例因腓骨头骨折致腓总神经损伤,术后6月自行缓解。1例C1型骨折6周后改成内固定治疗。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法在骨盆骨折的急诊治疗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损伤小,可有效减小骨盆容积.控制出血。有利于复苏及合并伤的进一步诊断处理。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

骨盆骨折是严重的创伤造成,常因失血性休克和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使其死亡率甚至高达50%。近几十年由于对骨盆骨折的不断认识的加深,早期及时采用外固定支架对骨盆骨折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控制了出血、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我院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法治疗急诊骨盆骨折患者21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2~67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4例。骨折按Tile分型:Bl型11例,B2型8例;C1型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伤:6例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其中胸部损伤3例,腹部损伤1例,膀胱尿道损伤1例,上肢骨折2例,股骨髁部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跟骨骨折2例。并发休克3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均急诊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患者取平卧位。在每侧髂前上棘后方髂嵴处的皮肤上作一标记,在距此处3~5cm处皮肤作出标记。局部麻醉后,顺序自2个标记处经皮在髂骨翼内外板之间分别用直径5 mm螺纹针钻入。钻入固定针时角度应与矢状面成15°~20°,深度为4~5cm(若用2.5mm骨圆针,深达7~8cm)。用针夹把持住穿入2针的尾部。再用连接棒将两侧针夹连成一体。根据骨盆骨折移位方向.用牵引矫正半盆上移后。调整连接棒纠正骨盆旋转畸形,拧紧外固定器各固定旋钮,保持外固定器的固定作用。

2、结果

本组均得到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下地负重时间8~14周,平均12周,完全负重时间较下地负重时间晚2周。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6~14周,平均12周。按刘利民等[1]关于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本组l例因腓骨头骨折致腓总神经损伤,术后6月自行缓解。1例C1型骨折6周后改成内固定治疗。

3、讨论

3.1急诊外固定支架的优点

①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调节性大,在急诊室或手术室操作均可。本组8例在急诊室局麻下手术。②损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减小骨盆容积,控制出血,有利于复苏及合并伤的进一步诊断处理;对失稳的骨盆进行复位固定,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失稳的骨盆得到稳定的固定,即使是相对的稳定,也能为其他并发伤的救治提供有利的条件,如患者的搬动和护理对体位的要求等。本组3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出血明显减少。③可作为最终治疗手段,也可用于临时固定。骨盆外固定支架用于急救复苏时,能迅速减少出血,缓解疼痛,整复骨折移位使骨折断端稳定。防止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异常活动,对控制出血和预防严重并发症有很大益处,并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2]。在胸腹部手术前或术后对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iemertal等[3]报告创伤早期应用外固定术,使复苏期死亡率从22%降到8%。

3.2外固定支架的适应证

①伴有其他损伤或(和)伴有严重休克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这类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的目的主要是稳定骨折,能否得到良好的复位是次要的。②Tile B型骨折。Tile认为旋转不稳定型骨折应首选外固定器治疗,即B1、B2型骨盆骨折是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最佳选择 ,只要复位固定的要领得当,可以达到解剖复位和优良的治疗效果。③Tile C型骨折。Tile C型骨折单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难以达到复位的效果,如能结合牵引或内固定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3外固定支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外固定支架手术的并发症及防治:①外固定支架松动。防止的方法是经常对锁固的关节进行检查和加固。②脱针。脱针主要原因是进针点错误,或反复多次进针致使固定针的入口扩大,螺纹针在髂骨上的稳定性减小,最终形成脱针;另一个原因是多根螺纹针的受力不均或扭力过大,致使脱针。本组采用在髂骨翼进针点处的髂骨内板的内侧和髂骨外板的外侧,同一侧髂骨翼上的螺纹针的进针距离尽量拉开,针与针成角越大越好,进针的深度越深越好。注意以上几点就可避免脱针的发生。③针孔感染。针孔感染主要是皮肤的切割、摩擦,皮肤沿针上下滑动,均是感染的原因。外固定复位固定完毕,要检查每个针孔是否存在皮肤切割现象,如有则应用刀片切开皮肤予以调整,切开的皮肤应缝合,术后应用酒精纱布保护、固定针孔的皮肤。如出现感染现象要及时清洗,并应用抗菌素。

与其他方法相比,外固定支架有经济、操作简便、微创、有效的优点,还可以在治疗过程中调整和纠正复位和固定的不足。但骨盆外固定支架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仍存在针孔易感染、固定针易松动、外固定支架固定时患者穿衣困难等缺点。

参考文献:

[1]劉利民,雍宜民,沈惠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技术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2,16:lO,13.

[2]黄震源,苏兰海,张义峰.羟基磷灰石螺钉外固定支架治疗骨盆骨折[J].中国厂矿医学,2005,18(5):424~425.

[3]袁皓杰,陶晖,施沈平,等.多发伤中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3,21:419~423.

猜你喜欢
进针针孔螺纹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起来探案
浅论数控铣螺纹加工的应用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8mm大螺距外螺纹制造及检测技术研究
西门子R参数编程车削异型螺纹
决战前夜
针孔是唯一的方式
自制个人化针孔相机 解放摄影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