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方式研究

2018-10-21 04:09何玉岗
健康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何玉岗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是利用朗读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场,通过朗读来进行语文学习,为接下来的授课奠定基础。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很多学生多是进行形式化的朗读,不仅缺乏有效的朗读技巧,而且也缺乏丰富的情感表达,对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形成很大阻碍。而且这一问题广泛的存在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文笔者结合是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方式

对于朗读教学而言,是一种通过语言将无声文字进行丰富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眼、脑、口、耳等多个器官的综合运用,从文章中汲取营养,从而扩充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也不能再是形式化,而应当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与感知力,从而逐步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遨游于语文教学的知识海洋。

一、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课时的限定,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而许多老师对教学实践未能做好有效合理的分配,使本身就事件很少的阅读教学变成了走马观花过目十行式的阅读。而且,在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对学生自由选择朗读的方式,齐读、分组或个人朗读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学生为了朗读而朗读,既不用心也不用力。并且朗读教学过程中存在阅读范围过窄的问题,为了完成所谓的朗读训练的任务,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进行个人朗读的时候也就固定的几个人,其他学生只是听众,既没有参与积极性也没有参与可能性。以上三个方面是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也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1.示范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肩负着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喜欢阅读训练的责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要进行全员参与式的教学,而不是再将目光固定在几个人身上。因此,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首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通过教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多看几遍,多读几遍,从而能够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同时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默读、小组读、朗读多种形式相结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更适合的阅读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优美富有感情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朗读的魅力。但是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拿捏朗读的手法和情绪,既不能过于做作,又不能拿腔拿调,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2.借景入情,烘托阅读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设置作为一项常见的教学手段,在朗读训练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以情景作为朗读的背景,烘托整个教学环境,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草原》的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客观情况,可能许多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大草原,但是可以通過递进式的教学手段,首先将辽阔草原的形象以图片或视频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其产生一种视觉上的认同感。其次借助文章中一碧千里等描绘性的词汇,将草原的青葱碧绿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于草原的认识。

3.技巧解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除了要针对朗读情感和氛围烘托进行培养外,还要从语文的根本上进行训练,换句话说就是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实现教育教学中朗读的教育目标。在进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从停顿、音节轻重、节奏快慢、语调升降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停顿:一般而言,在朗读的过程中以文章的标点符号为停顿提示,但是古诗词的朗诵单句的停顿该如何把握呢?例如:草长·莺飞·二月·天,要根据词语进行停顿。还有一种情况是情感的停顿,例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两个愿之间并没有什么停顿,但是由于情感的浓重区别也要进行停顿。其次,音节轻重,和节奏快慢,这两个部分可以合二为一,根据词语的组成和句式的区别进行音节轻重的训练。而节奏快慢是把握整个朗读的关键因素,要根据人物情绪或心理动态进行表现。最后是语调升降,也就是感情的表达手法,以语调的升降来体现人物的情感。既要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又要注意教学效率,借助朗读技巧和情感认同,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4.引导联想,增强阅读效果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许多课文的设置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例如诗词、文言文阅读,又或者是国外的名家名著,这类文章无论是从阅读上还是理解上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发散与联想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

朗读的形式是多样性的,不同形式的朗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章。想要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示范朗读开始,以教师专业化示范为依据,让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正确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进行专业化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对于朗读技巧的掌握,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获得情感认同,增强阅读效果。总而言之,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建高效且长效的朗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爱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J].教学通报.2016,(07)

[2]张丰成.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教学时代.2016,(04)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