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行为对心肌耗氧量及血压的影响

2018-10-22 09:08彭家芹席祖洋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耗氧量心肌梗死心肌

彭家芹,席祖洋*

(1.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2.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1-2]。我院近10个月来,为了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哪种临床行为会影响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血压的改变,随机选取了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咳嗽、吃饭、排便3种临床行为对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血压影响比较大。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01月至2017年10月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选取条件:(1)年龄控制在41—75岁,平均年龄(52.14±3.35)岁;(2)患者一直在我院治疗,中途没有转院的情况,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参加此次治疗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3)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没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能主动配合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随时监测患者在咳嗽前后、吃饭前后、排便前后的生命体征,统计并记录患者的血压,然后取平均值。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率和收缩压计算患者的心肌耗氧量[3]。

1.3 比较指标

比较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血压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我院此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全部采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连续性计量资料,须先做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

经研究发现,患者在咳嗽与排便后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咳嗽与排便前,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吃饭后的收缩压比吃饭前的低,舒张压比吃饭前高,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压变化

2.2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变化

经研究发现,患者在咳嗽、吃饭与排便后的心肌耗氧量明显比咳嗽、吃饭与排便前高,根据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变化

3 讨 论

我院此次研究中,探究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哪种临床行为会影响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血压的改 变,发现患者的临床行为中咳嗽、吃饭与排便都会改变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血压。患者咳嗽是由于呼吸肌群的收缩,导致神经元兴奋,增加了血流输出量,同时患者为减少咳嗽带来的疼痛,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在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如疼痛难忍,应遵医嘱给予一定剂量的止痛剂[4]。同理,患者在吃饭后,身体的代谢能力加强,体循环血容量减少,患者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为避免患者饭后发生低血压,应保证患者饭后休息,减少体位变化。排便时,患者会因为用力引起腹压增加,腹肌紧张,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血压升高,尤其是患者发生便秘时。在护理时,为患者安排合理的饮食,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患者排便通畅[5]。同时,也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

猜你喜欢
耗氧量心肌梗死心肌
工厂化养殖红罗非鱼摄食耗氧规律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基于氧化石墨烯—纳米镍修饰电极的化学耗氧量即时检测系统
影响饮用水水质耗氧量检测的因素探讨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