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气血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

2018-10-22 09:08韦梦菲沈茂荣马东川张辉宇熊智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显性髋关节康复

韦梦菲,沈茂荣*,马东川,2,张辉宇,2 ,熊智超,2,周 侠

(1.广西骨伤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2;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各地日益开展,THA术后除了假体松动、脱位、深部感染等问题[1],最常见的问题还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相关护理。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大部分患者早期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升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有效的医护结合至关重要,良好的护理在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完善的中医护理方案应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2]。因此笔者以近三年收集的120例行THA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中医药调理气血理论,加强中医辨证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加快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广西骨伤医院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行THA患者120例:男88例,女52 例 ,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62.39±9.05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 I-III 级;②髋关节、股骨头病变适合行此手术者;③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无活动性感染灶者;④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者;⑤无凝血系统疾病者;⑥一次行单髋关节置换的病人;⑦患者依从性好。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有活动性感染灶者;②心、肺、肝、脑、肾等重要器官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术前两周服用抗凝或对凝血功能有影响药物者(低分子肝素除外);④合并凝血系统疾病者;⑤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给药或采血,无法判断疗效者;⑥术前、术后输血患者剔除纳入标准。后镇痛,并发症预防,功能康复锻炼指导等。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严格遵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对象,并在单盲随机的原则下分成两组:①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②试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加中医调理气血护理综合方案,每组均纳入60例患者。

2.2 护理方法

2.2.1 基础护理方案 采用西医目前常规的护理方案,包括术

2.2.2 综合护理方案 在基础护理方案基础上加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如下:从中医角度,对此类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辩证,采用“辩证施护”,即在围手术期术前3天以予调理气血经验方(黄芪12克,熟地12克,三七10克,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白术9克,甘草4克)制成中药煎剂,一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服。至少服用至术后第七天。

2.4 评价指标

2.4.1 计算并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计量引流量,从而计算出显性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计量引流量;

2.4.2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 术前3天、术后第14天、术第6月评价并记录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3]。按 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是否存在下肢畸形(4 分)、髋关节活动范围(5分)、功能(47分)、疼痛(44分),90~10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可、<70分为差。

2.4.3 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在出院当日对患者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护理效果、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 4 个方面。按四级评分法,0 分表示不满意,1 分表示一般、2 分表示较满意、3 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构成率表示,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分组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2 两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的比较

试验组的显性失血量平均为376.67ml,对照组的显性失血量平均为400.08ml,两组的显性失血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显性失血总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显性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表2)。

表1 两组 THA 手术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结果

表2 两组组患者显性失血量比较

3.3 两组患者的术前第3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6月Harris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术后第14天、术后第6月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前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的术后第14天、术后第6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三个时期的Harris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4 讨 论

现骨科疾病临床上中医辩证仍以疼痛、肿胀、出血为主,辩证多属气滞血瘀,故中医辨证治疗上应从祖国医学的“气”和“血”考虑。治当以“调理气血”为法。且患者对于疾病的打击毫无心理准备,强烈的刺激可导致患者体内气血紊乱,腑脏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加重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等,这对于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国传统医学具有独特且有疗效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日常护理予“辩证施护”,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特点。临床工作中,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频脉冲、艾灸等中医方法可有效减轻骨科患者的痛苦,对促进骨病患者康复有明显的作用[4]。中医护理方案能发扬中医特色,例如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促进骨伤后肢体疼痛感的减少、使得肢体活动度增大,增进骨伽的生长速度,使得肢体肿胀加速消退[5]。中医护理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随着人们的重视,目前系统化和标准化的中医护理学科也日益取得进展。结合骨科疾病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护,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可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本研究搜集了12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对比术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案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基础护理方案加中医护理方案后,患者在术后显性失血量统计上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期间满意度较高,获得较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

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除了基础的护理之外,加入特色中医护理的内容,可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的效果。但是,在使用中医方案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有一些实际问题。首先,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评价多以主观效应评价为主,缺乏客观数据的量化支持。其次,缺乏动态跟踪评估。进行评估时主要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入院时以及症状缓解、出院时,缺乏了住院过程中的动态跟踪评估,因此容易忽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第三,实用性评价由护士进行主观填写,由于缺乏相关中医知识,并不能清楚地体现中医方案在实施过程的实用性。此外,由于中药使用及中医技术操作的临床疗效较慢,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导致部分病人依从性不高,影响中医方案的实施。总结表明,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效果满意,得到患者的肯定。中医特色护理改善了患者症状,减少了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预后康复。

综上,本文的研究初步证明,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因此,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案的完善,我们应进一步落实辩证施护,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规范的治疗护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及进一步研究的临床医学问题。

猜你喜欢
显性髋关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