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10-22 09:08肖艳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组间支气管小儿

肖艳敏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武汉市普仁医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8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4例支气管炎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进行抗炎、抗感染、雾化吸入治疗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包括呼吸道护理、用药监测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如下:

1.2.1对症治疗性护理

按医嘱尽快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等,尽快排痰,改善患儿支气管痉挛、痰液淤积症状。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发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措施或药物降温,避免发生高热惊厥。患儿及时补液,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服[3]。观察患儿进食情况、意识状态、消化道功能等,积极预防腹胀、心衰等并发症。

1.2.2体位护理

患儿夜间咳嗽增多,所以家属应在夜间关注患儿病情;在患儿出现咳嗽症状以后,即可转换其体位,保持仰卧位,适度将床头抬10°~30°;鼓励、引导患者做深呼吸,并用空掌轻叩其背,帮助痰液顺利排除;增加夜间护理巡视次数,发现异常或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4]。

1.2.3个体化营养干预

患儿治疗期间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且多数患儿存在食欲不振现象,因而需注意营养干预,保证患儿营养供应充足。根据患儿年龄,为其安排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指导患儿家属每日多次少量喂水,增加饮水量,定期检测营养相关指标,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情况,提升患儿病免疫力。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体温、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体温、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8.1%)显著低于对照组(18.92%),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复杂,护理内容较多,因而需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以满足患儿的临床护理需求[13-15]。为此,本院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总结了一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并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中。本次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实施效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且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25±1.02d)、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5.03±1.23d)和住院时间(8.29±3.39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96±1.35d、7.68±1.34d、10.36±4.08d),组间差异P<0.05,可知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提升了患儿临床疗效,并快速改善了患儿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有助于迅速控制患儿病情。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8.1%)显著低于对照组(18.92%),组间差异P<0.05,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预后改善较为有利,值得推广借鉴。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积极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有助于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组间支气管小儿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