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ATEL下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

2018-10-25 07:42王宏彬崔芷寒孙德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师公式要素

郑 慧,王宏彬,崔芷寒,孙德梅

(1.广东西江学院 工商系,广东 肇庆526020 ;2.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0 引言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温床,大学生作为创新培养的主要对象,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指标之一。从我国学术界来看,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丰富,如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关键词的检索中,共有1668篇期刊论文,大多数属于理论性成果,侧重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影响要素,没有对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做进一步的探索。所以,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采用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来梳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要素,明确关键要素并分析了关键要素间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1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涵义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涵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复兴都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高校大学生作为现在和未来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其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目前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杨叔子(2001)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运用自身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并强调独立思考问题在这中间的重要性[1];朱小军(2007)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只限于知识创新层面,包括对特定专业知识成果的掌握、认知和理解的能力[2]。叶海智(2008)等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种由创新意识、创新实践以及知识结构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能力[3];陈新忠(2010)等人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定义为大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4]。

1.2 影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因素机理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要素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是等同的。目前已有的评价指标一般包含创新能力、科研环境、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等。如:陈振斌、张万红(2007)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包含有科研环境、个人素养、创新思维与精神、创新研究实践与研究成果等[5];金立(2013)等人认为科研环境、科研素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必须包含的要素[6]。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纳入“政产学研用”这种创新管理思维,要求政府、企业及产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目标用户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出政府的指导作用、企业及产业的主导作用、高校的主体作用、相关科研机构的协作作用、目标用户的市场导向和反馈作用[7-8]。

综上所述,在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学性等原则下,将国内学者提出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政产学研用”创新管理思维融合,重新整合并最终构建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要素,包括4个主要素:创新主体、导师影响、科研实践和创新环境等,其中,创新主体子因素由创新意识(F1)、创新动机(F2)、意志品质(F3);导师影响子因素由学术道德(F4)、学术水平(F5)、学术指导(F6);科研实践子因素由理论型科研(F7)实践型科研(F8);创新环境子因素由学术氛围(F9)科研条件(F10)合作交流(F11)等。

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要素中的4个主要素、11个子要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不是完全独立的。如创新主体(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志等影响其参与科研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科研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大学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指导水平的高低影响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的提升,同时如果创新主体具备高度的创新意识也会对导师的综合水平提出要求和挑战;良好的高校创新环境为导师和大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提供外部环境,同时若一个高校的绝大多数导师和大学生均具备高的创新能力会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由此可见,子因素间不是完全独立的。

2 基于DEMATEL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DEMATEL方法不但能对系统影响要素进行定量分析,而且能够显示出各影响要素的重要程度,以助于最后提出可行性措施。本文接下来将运用DEMATEL方法对上文提出的11个影响要素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2.1 确定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X

本次调查了8个省市十余所高校的大学生导师和大学生,发放调查表34份,回收34份,有效调查表34份。采用0-3标度对上文的11个影响要素间的直接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其中0代表对应因素间无影响,1代表对应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弱,3代表对应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强。通过对有效调查表进行整理分析,并把频率最高的分值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要素的直接影响程度,最终得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X,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间的直接影响矩阵X

2.2 确定因素间的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G

运用公式a计算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

当中,X为直接影响矩阵,xij为因素Fi对Fj的直接影响程度。运用该公式计算出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G,见表2。

表2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G

2.3 确定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T

运用公式b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

T=G(I-G)-1=(tij)b

在此公式中,单位矩阵为I,tij代表因素Fi对因素Fj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程度。根据公式b和表2,可计算出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T,见表3。

表3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综合影响矩阵 T

2.4 确定因素间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

在综合影响矩阵T中,影响度指的是各行元素之和,其反应的是每一行中的对应因素对其余因素的整体影响;被影响度指各列元素之和,其反应的是每一列中的对应因素受其余因素的整体影响。计算因素间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的方法,见公式c和公式d。

根据公式c、d和表3,通过计算得出因素间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结果见下表4。

表4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影响度与被影响度

2.5 确定因素间的中心度和原因度

中心度代表某个要素在此指标体系中的位置高低、作用大小;原因度代表某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程度,当原因度大于零时,代表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较大的影响,即为原因要素,反之当原因度小于零时,代表其他要素对该要素有较大的影响,即为结果要素。按照e、f公式来计算出要素间的中心度和原因度。

mi=fi+ei,(i=1,…,n)e

ni=fi+ei,(i=1,…,n)f

根据公式e、f与表4可以计算出要素间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见表5。

表5 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心度与原因度

2.6 绘制重要度分布图与结果分析

重要度分布图是根据表5,绘制图1。可以看出,创新意识(F1)、创新动机(F2)、学术氛围(F9)等几个因素的中心度较大,代表这些元素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动机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1 因素原因-中心度图

3 增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3.1增加科研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和提倡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实际,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加强高校应与企业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进而在这种合作中共同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9]。

3.2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要完善创新成果保护机制,通过政策支持及法律条规对抄袭、窃取行为进行惩处,更好地保护创新成果的拥有者;要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在科研团队中,成员取得创新成果后,科研组应要及时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表示肯定。

3.3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要营造自由民主的科研气氛, 养成一定的学术修养;要不断提高高校的科研条件和能力,增强其创新能力;要培育和谐信任的团队文化,融洽的团队协作文化是团队生存的保障。

3.4高水平、高质量的导师队伍。用自己的科研精神、科研作风去熏陶学生。

猜你喜欢
导师公式要素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V eraW an g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导师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