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袖珍公园发展的思考

2018-10-25 12:10张娟娟
山东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入口天津市公园

张娟娟,孟 瑾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300384)

1 袖珍公园的概念

袖珍公园是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内,呈斑块状散落或镶嵌在城市结构中的一种微型的绿色空间,散落在城市结构中,直接服务于市民。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和资料的整理,结合天津市规划设计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袖珍公园做出界定:袖珍公园又称口袋公园、贴身公园、迷你公园,分散布置在城市中心区和人口高密度区,面积在0.04hm2~1hm2之间,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人文气息、供人们休闲游憩的功能,同时具有使用率高、易达性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力量的合作下建设成为为市民服务的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它们属于城市公园体系的一种,可结合城市现有的道路系统、绿色廊道、滨河绿地形成网络系统可以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2 天律袖珍公园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2.1 天津市袖珍公园的产生背景

天津市近几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口聚集,城市建设中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绿色游憩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城市绿地建设的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失衡。现今的城市公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绿色开放空间的需求。根据《天津市绿化体系规划(绿色家园规划)》天津市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都远低于其他大中城市的指标。要真正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保护好绿色空间,应该把城市公园放到更多的区域,来弥补城市公园体系的不足,这就需要更多的小型公园来填充,袖珍公园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

城市大型开放公园呈点状分布在公共空间体系中,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相比较来说小型绿地斑块、小型公园等以点、线、面的形式分布在公共空间中,可以构成绿地网络系统,成为连接大型公园和其他附属绿地的隐形桥梁。

2.2 天津市袖珍公园的发展现状

经过实地调研得出,研究范围为天津中心城区,天津市目前存在的袖珍公园还不是很多,南开区有9处,、和平区有7处、红桥区6处、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等都有分布,目前存在的袖珍公园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3 天津市袖珍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现状绿地斑块进行分析,袖珍公园的建设受自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制约,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入口位置不合理、入口数量少

公园的出入口是游人进入园内游览的一个重要的标识,对天津市袖珍公园普遍调研中发现,公园入口位置不醒目、游人一般较难发现且出入口都是同一个,出入口数量少。如在南开区泰达国际会馆写字楼旁边的袖珍公园,入口设计既不临主干道也不面向写字楼,这样大大减少了公园的使用率。

图1 入口位置不当

图2 入口狭窄

3.2 缺少人工维护、破坏严重、随意停放共享单车

天津市袖珍公园大多数缺少人工维护、植被稀疏、草地斑状块脱落裸露在地表,共享单车随意放置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通过对环卫工人的调查了解他们只负责公园内部垃圾的清理对于植物的修剪、养护、等无人负责,所以出现绿篱疯长而阻碍道路的情况。

图3 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图4 植物疯长、无人修剪

图5 地表裸露

3.3 使用率低

一个公园的价值体现在游人对它的使用情况,通过对天津市袖珍公园的使用情况调研发现一些公园的使用率很低,公园游人数只有零星的几个甚至空无一人的情况,不能充分发挥袖珍公园的建设意义。

图6 、7 公园常年无人使用

3.4 公园内道路系统设计不完善

道路是公园组成的重要元素,也是引导游人在园内休憩游览的隐形“导游”,而对天津市袖珍公园调查中发现很多袖珍公园内的道路体系不明确,主要道路设计不合理不能很好的引导游人逛完整个园子,缺少次要道路和游憩小路的设计,出现很多景点不能到达的情况。

图8 缺少二级道路

图9 无路可走的情况

3.5 公园四周围合度过高,妨碍游人进园游憩

袖珍公园的四周围合度过高,妨碍了游人进园内活动的机会。大多数市民希望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因为“铜墙铁壁”似的围合让人们望而却步。围合也就是公园的边界设置,边界设计既要与周围环境有很好的区分,但也要保证人们的游行线路不要受到阻碍,否则就违背了开放空间的使用意义。

图10 栏杆围合

图11 栏杆四周围合

图12 绿篱高度围合

图13 栏杆绿篱结合

3.6 服务设施缺少人性化设计及数量不足

服务设施是公园不可缺少的元素,许多袖珍公园内缺少可供人们休憩的座椅、廊架以及垃圾桶等公园配套设施。现存的服务设施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因为缺少人性化设计而几乎不被使用。如在天津鼓楼袖珍公园和五大道袖珍公园的调研中发现,休憩廊架成为一个摆设,因为廊架只是单纯的木结构或者框架结构没有植物攀援,既不挡风也不遮雨,有些小品的设计没有结合相应的休息设施,所以人们很少使用。服务设施的不足,使人们在袖珍公园停留的机会大大减少。

图14 休息设施没有考虑天气因素等

图15 休息廊架设计简陋

3.7 植物搭配不合理,缺少季相变化

由于天津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特质,土壤环境为盐碱土,限制了多数植物的生长,三月中下旬天津市袖珍公园还是凋零的景象,整个城市缺少绿色的生机。表明了袖珍公园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季节变化性做到四季有景、植物种植设计搭配不合理,植物物种较少。

图16 植物季节变化单调

3.8 袖珍公园区域可识别度低、缺少景观特色

天津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意式风情区、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区、海河风景区等,而在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袖珍公园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袖珍公园区域特色不明显,袖珍公园的设计没有很好的结合街区特色来设计,缺少景观可识别度。

4 袖珍公园发展的思考

针对天津市袖珍公园发展现状及呈现出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突破困境及未来袖珍公园的发展趋势。

4.1 袖珍公园建设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

袖珍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袖珍公园合理布局应与天津市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的绿地系统,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贡献。天津市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已开始实施“绿点、绿块、绿园、绿景、绿环、绿脉、绿荫、绿屏”八大工程。这也为袖珍公园的进一步合理建设提供了可能。

4.2 合理的入口设计

入口是游人进入园内的重要通道,入口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园的使用率。许多市民表示因为袖珍公园太小了,入口又不明显,很多时候难以找到,所以入口设计应突出公园的位置,其最好面向城市道路或广场,能够联系城市主要交通线路或者机动车便利到达的地方。袖珍公园入口尺度的大小、形式、铺装都要特别考虑以加强突出的目的。袖珍公园入口可以设置明显的标志、雕塑等来表明这一空间的存在,为了让使用者注意到袖珍公园的位置。

4.3 加强公园管理,培养市民自觉维护公园环境的意识。

天津市袖珍公园破坏严重许多公园出现衰败的情况,应在整个天津市加强袖珍公园的维护管理,有些袖珍公园无人管理出现植物涨势过密阻碍道路的情况。袖珍公园相对于大型公园来说管理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数量多、范围广也给公园的维护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考虑到袖珍公园的特殊性,常出现在街角或者道路旁边,应分区集中教授或培养城市环卫工人具有一定的园艺知识和技能,在清扫环境的同时给附近的袖珍公园进行相应的管理。

只有每个人都具有爱护环境的意识才能让这个城市真正的美起来,所以应让每个市民都具有自觉维护公园环境的意识。可以在袖珍公园设置宣传牌和公园管理知识牌,号召市民自觉管理公园,同时通过宣传牌了解如何去做,由于袖珍公园的辐射范围小只能为周围300-500米的居民服务,可以让每个袖珍公园服务的周边居民成为它的管理者,因为中国人的“归属”心理,属于自己的东西都会萌生出相应的责任感去维护它,这样才可以延长袖珍公园的使用寿命。

4.4 合理的道路设计

袖珍公园不能因为面积小而忽略了道路的设计,天津市袖珍公园道路设计应该考虑场地环境性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合理的引导游人游览的路线,考虑到人们趋向于走捷径的心理特点和行走习惯,道路设计应以方便快捷为目标。天津市很多袖珍公园缺少无障碍设计,加入无障碍通道,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如天津古文化街的袖珍公园主要道路较窄,两个人不能并排走在一起,道路的宽度应在1.2m左右。道路还应该考虑到坡度的设计,一方面让人们有自然过渡的体验,另一方面考虑到雨水的收集再利用。在南开区的袖珍公园存在主要道路不能贯穿整个公园的游览线路的问题,在较宽阔的一些空间应设置一些汀步或者二级道路,方便游人到达目标景点,避免出现无路可走或者踩着草坪行走的现象。

4.5 合理的公园边界设计

袖珍公园属于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它不同于其他封闭式公园,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离,袖珍公园通常与街道、商业街等相连接,可以利用特殊的标志物,成为袖珍公园的入口和环境可识别的重要因素。公园的边界设计应考虑到周边用地性质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以及周边空间形态特点合理规划设计。开放空间应是与道路系统或者其他空间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关系,所以边界空间应充满活力。马库斯等编著的《人性场所》对边界设计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如柔性边界的理念,使袖珍公园与城市空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和具有亲和力。可以利用台阶的设计或边界高差的变化,将整个公园基准面抬高的方式,不仅界定了公园的范围也和周边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也保留了人们公共活动的参与感,可以随时参与到开放空间中,让人们很自然的走进公园。

4.6 公园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天津市很多袖珍公园出现人数寥寥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环境不宜人,不能吸引人来使用它。经调查很多世民表示在袖珍公园内没有可以停靠休息的设施或者仅有的设施也不具有使用的舒适性,如很多公园内有休憩廊架,但廊架上没有植物覆盖,人们不能在烈日下乘凉,在廊架设置时不能只考虑美观要更加注重实用性,选择在一些冠大浓荫的地方设置廊架或者选择藤蔓发达的植物缠绕其间,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了人们的使用心理需求。廊架的选择还要有相应配套的休息设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框架结构。有些座椅都是随意放置在空旷的场地,夏天人们就不会选择在没有树荫可以遮挡的座椅下休憩,而且座椅的材质很多都是砖混结构受气候和温度变化较大,这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使用率。很多人表示倾向于木质的座椅,所以在材质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到人们的多种使用情况。

袖珍公园是全天都对市民开放的,夜间照明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可以保障人们夜间使用的安全性,还可以增加城市夜景的魅力。还需增加相应的标志设施,引导人们游览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领悟设计师传达给我们的设计理念。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才能更多的留住人们的脚步,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人们愿意进入园内带来一次精神的放松。

4.7 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袖珍公园的建设应与天津市现有的生态环境相结合,通过点、线、面、的形式覆盖到整个城市公园体系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天津市春天气候温和、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干冷少雪、秋天气候凉爽,利用天津市四季分明的特点,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出季节流动性景观。

结合天津市盐碱土地的特点,优先选择抗盐碱、抗寒性强的植物,还应采取一些措施大力开发野生植物,丰富植物种类,增强景观稳定性。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搭配延长植物的观赏期,四季有景可赏。为了营造稳定的生物群落,植物搭配应乔、冠、草,常绿与落叶、灌木与乔木、速生与慢生等相结合。

4.8 与天津传统文化相结合

天津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如杨柳青年画、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五大道小洋楼风貌、意式风情街区等都是津味文化的代表,袖珍公园在设计时应秉承天津市的历史文脉,结合天津市民俗文化特点,体现出津城的文化底蕴特色。

合理规划设计小公园,营造出具有场地精神的袖珍公园,也能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城市公园景观。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符号的象征,也能给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和孩子一种文化环境的熏陶。所以在规划时根据袖珍公园所处的位置环境与时代特点、城市人群的追求、信仰、历史文脉等因素,充分体现每个袖珍公园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

5 结语

在天津市的城市发展进程来看袖珍公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给天津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活力,营造出“花园中有城市”的感觉,增添天津市的文化和魅力。袖珍公园的使用和维护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仍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快速发展得城市来说,这一开放空间存在的形式都是必要的,希望它可以成为改善大城市环境甚至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

猜你喜欢
入口天津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有趣的云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如果画笔会说话?
在公园里玩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秘密入口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