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红》

2018-10-27 10:56本刊
歌剧 2018年7期
关键词:歌剧院原创音乐剧

6月9日,上海歌剧院原创音乐剧《国之当歌》唱响黑龙江大庆歌剧院。当剧末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而此时,上海歌剧院的另一场交响音乐会正在浙江龙泉上演。一北一南两场精彩演出,为上海歌剧院《魅力中国红》全国大巡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从4月29日至6月9日,由上海歌剧院特别精心策划的《魅力中国红——原创及经典作品全国巡演》,历时43天,共演出38场。这是一场调动全院演出、舞美及行政部门300多人通力协作的《拉练演出》,目的地是山东、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的17个城市。上海歌剧院以近年最优秀的原创及最受欢迎的经典作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魅力中国红》巡演带向全国的作品,既有演出已逾百场的红色题材音乐剧《国之当歌》、充满江南风情的原创现代舞剧《早春二月》,也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多部中西方经典交响。这一次红色风骨、江南风情、海派风格的集体展示,收获掌声无数。

传承红色基因 彰显海派文化

作为成就显著、声誉斐然的国有文艺院团,上海歌剧院一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剧院的前身——诞生于1935年的新安旅行团,便是革命文艺的积极践行者。早在抗日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就排演了许多广受欢迎的歌舞作品,他们在旅行中演出、宣传,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达五万里。1956年,由多家革命文艺团体联合组建了上海歌剧院。建院以来,上海歌剧院排演了《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民族歌剧,创作演出了《天门岛》《雷锋》《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高歌猛进》等剧目,如今剧院常年上演的《长征组歌》《黄河大合唱》《江姐》等经典作品深受观众欢迎,尤其《江姐》一剧自任桂珍首演以来,已培养出六代江姐扮演者,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纽带。

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副总裁、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范建萍告诉本刊,《上海歌剧院并不满足于红色经典作品的演绎,而是不断推出原创剧目,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英雄主题,在当今时代下发掘素材,坚持艺术标准、贴近大众审美,努力打造‘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像《雷雨》《赌命》《那时花开》等反映百姓生活、引发社会共鸣的原创精品,便是上海歌剧院一直以来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红色精神的重要成果。而这次全国巡演选择的音乐剧《国之当歌》和現代舞剧《早春二月》,就是近年来我院荣获国家艺术基金、备受业界内外一致好评的优秀原创剧目。此次,希望通过全国巡演将红色文化传播得更远、更深入人心。》

而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除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与标新立异的新兴科技出类拔萃之外,全面系统、快速便捷的社会服务,与海纳百川、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也同样脱颖而出。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看来,对标国际院团、狠抓艺术质量,是帮助剧院建设艺术品牌、成为海上文化名片的基石。《近年,我们邀请国际主创主演团队全新制作上演了一系列经典歌剧,其精良的制作、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呈现,都为剧院赢得了业内口碑和观众对上海歌剧院品牌的信任度。与此同时,我们对中国作品、对原创剧目的把关一样谨慎严格。我们新制作的《江姐》受到了无数忠实观众的好评,《雷雨》《赌命》更得到了英国观众的赞誉,这都靠大家平日扎实的苦功。这次全国巡演尽管舟车劳顿、需要克服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但我们依然力求以最佳状态将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带给各地观众,让大家在感受精品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上海歌剧院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北上南下时长路远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对于文艺院团来说,巡演是常事,但像《魅力中国红》这样大规模的全国巡演却着实少见。巡演团队首先奔赴山东和北京,随后兵分两路:北上东三省、到义勇军诞生地唱响《国之当歌》:南下江浙两省,演出曲目丰富的多套交响音乐会。

北京站的巡演是本次全国巡演的重要一站,同时也是北京大学120周年建校庆典系列演出之一。为欢迎上海歌剧院的到来,北京大学特地安排了《上海歌剧院艺术周》,特邀音乐剧《国之当歌》、现代舞剧《早春二月》和《欢乐颂》贝多芬交响作品音乐会》三台大戏在北大上演。而上海歌剧院以近200人的强大阵容,向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师生员工展现其艺术雄风与精良制作,掀起此次巡演的高潮。

作为上海歌剧院近年备受广大观众好评的原创剧目,音乐剧《国之当歌》讲述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左翼戏剧家田汉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剧中既能看到摩登的海上风情,也能看到惨烈的抗战烽火,既能听到老上海的爵士乐,也能听到聂耳的激情战歌,无论听觉视觉皆层次丰富、引人入胜。尤其聂耳激情澎湃的咏叹调《振奋中华的歌》每每引爆全场,激发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国之当歌》演出当晚,上海歌剧院的工作人员还特别向观众发放了1500面小国旗。演出结尾的大合唱,观众席成为一片五星红旗的海洋。

现代舞剧《早春二月》以柔石的著名小说《二月》为蓝本,反映20世纪20年代江浙一带乡土文化的传统观念下,人们对《丧失家庭支柱需要给予救助》人群的冷漠,不仅折射出当时怀有改变旧中国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压抑的、扭曲的社会现实面前的苦闷彷徨,更传递出追寻理想与出路的期盼。

除两部原创剧目外,《欢乐颂》——贝多芬交响作品音乐会》则充分体现上海歌剧院综合实力。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上海歌剧院的保留曲目,曾与多名国际顶级指挥家、歌唱家合作过众多版本,更登上过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节等国内外重要音乐节的舞台。

除此之外,南下巡演中还有四套综合曲目的交响音乐会,其中的主打曲目是中国经典作品钢琴协奏曲《黄河》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借此机会积极传播弘扬中国民族交响作品。

而在山东临沂、济南、烟台,《国之当歌》每到一处,总能出现台上台下激情澎湃,共唱国歌的情景。东北是义勇军的诞生地,《国之当歌》在大连、吉林和大庆的演出,引发了当地观众的情感共鸣。当演员唱起东北民歌《摇篮曲》,台下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国之当歌》不仅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也为全国各地的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上海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巡演中恰逢《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为此,上海歌剧院特别在山东临沂大剧院和济南省会大剧院各安排了两场音乐剧《国之当歌》演出,并策划了国歌快闪、知识竞答及《青春飞扬国歌嘹亮》导赏讲座等艺术普及活动。《国之当歌》在东三省的巡演,既是缅怀抗战英魂之旅,也是学习传承精神之行,院方还组织了演职员参观纪念馆、拜谒英雄碑,将《新旅》演出、宣传、学习相结合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

诚如上海歌剧院副院长李瑞祥所说,《继承‘新旅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创演优秀作品,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的担当:走向大江南北,唱响‘海派文化,是我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次巡演,让‘上海文化的魅力、‘上海制造》的美誉,声名远扬。》

上海歌剧院带着《魅力中国红》,一路前行、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猜你喜欢
歌剧院原创音乐剧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原创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