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新版《灰姑娘》:情调忧伤的魔幻喜剧

2018-10-27 10:56谢朝宗
歌剧 2018年7期
关键词:后母罗西尼情调

谢朝宗

通常来说,我们相信时间是验证艺术品质的最好标准——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好的流传后世,不好的被遗忘。但时不时会有一些湮尘的作品出土,让我们怀疑历史评价不是百分百正确。大都会歌剧院本季演出的《灰姑娘》(Cendrillon)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灰姑娘》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各种艺术类型的改编本无数,照理说歌剧版应该也很受欢迎,然而法国作曲家马斯内(Jules Massenet)的这个版本,虽然不算完全消失于歌剧舞台上,但演出机会并不多,即使是在马斯内存世的作品里,恐怕也排不上前三名。许多歌剧观众或许会指出,罗西尼的《灰姑娘》(La Cenerentola)更为有名。但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当1899年马斯内的版本面世时,罗西尼的版本已经与他绝大部分作品(除了《塞维利亚理发师》)一样,成为珍稀动物,要到20世纪后半叶美声歌剧复苏时才重见天日。而马斯内的《灰姑娘》,就算不如他最著名的《玛侬》(Manon),至少好过《泰伊思》(Thais),而且他的情调与罗西尼的完全不同,所以应该可以并存。

罗西尼的《灰姑娘》,是一出写实喜剧,没有魔法成分:马斯内的《灰姑娘》,有神仙教母,有小精灵,有玻璃鞋,还有着可以与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媲美的轻灵魔幻的音乐段落。最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怎么看都应该是浪漫喜剧的故事,整体的音乐情调竟是轻微的感伤,因为男女主角都对现实生活有所不满。

灰姑娘是为后母所不喜,王子虽是锦衣玉食,但人生没有目标。这个基调贯穿了全剧,以至连剧本的编写都与我们熟悉的故事不完全相同。例如没有后母虐待灰姑娘的场面,她们两人甚至没有正面交锋,反而是灰姑娘的父亲成了后母的出气筒。另一个最大的情节差异是舞会结束后,原本的故事是王子叫人带着遗落的玻璃鞋去《人肉搜索》消失了的神秘女子。这个版本是灰姑娘的父亲终于受不了她后母的唠叨把她赶了出去,按照道理这是灰姑娘重见天日的机会,但她在安慰了父亲后,竟然决定要自杀。她一个人到了树林里,没想到王子也是悲伤失意在树林里徘徊,两人在神仙教母的引导下相见。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等到下一幕开始时,观众发现这原来只是灰姑娘做了一个梦。

大都会的这个制作早在2006年就于圣达菲歌剧院面世,其间已经去过伦敦、布鲁塞尔、巴塞罗那、里尔等地,反响都不错。导演劳伦特·佩里(Laurent Pelly)在抽象与具体、夸张与含蓄之间找到平衡,巧妙地传达出音乐里的不同情调。一块块写满了原故事的墙板,可以像七巧板一样移动来移动去,快速变换场景。如雕塑般形状夸张色彩明亮的服装表现出喜感。

这个制作当初是为女中音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量身打造的,这次大都会演出也是由她主演。她诚挚明朗的表情,让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不由自主要跟这个灰姑娘站在同一战线。她圆润的音色将灰姑娘的哀怨唱得婉约动人,但她的高音音量不足,无法完全表现激昂的乐段。饰演王子的艾丽斯·库特(Alice Coote)也有相同的问题。其他角色中,表现最好的是饰演继母的斯蒂芬妮·布来舍(Stephanie Blythe),她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演技生动,几乎承包了全場的笑点。

猜你喜欢
后母罗西尼情调
所有的好终将被看见
内涵大师罗西尼
罗西尼:始于喜剧,不止于喜剧
捅破那层窗户纸
情调是生活之花
捅破那层窗户纸
“遇到熟人”的礼节
别有情趣的夏天
丝绸情调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