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腹腔镜“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2018-10-29 05:03刘亚辉刘松阳贾宝兴王英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肠肠系膜游离

杨 帆 刘亚辉 刘松阳 张 威 贾宝兴 王英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长春 130021)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胰头或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在最近10年内发展迅速,手术趋于成熟[1,2],较开腹手术具有视野好、放大作用、对肿瘤挤压小、对淋巴结廓清更加彻底等优势,术后并发症没有差异[3,4];但腹腔镜手术也有弊端,如对手术团队要求高,学习曲线长,暴露难,一旦出血不容易控制等,对手术入路要求更高,选择好的手术入路可以制造良好的手术空间,减少出血,安全性更高。多数报道采用在结肠上区打开Kocher切口,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将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及钩突的离断放在手术的后面。2017年4~12月,我科完成30例“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2~73岁,(59.5±13.2)岁。以无痛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体检发现皮肤巩膜黄染,病程在2周内。增强MRI或CT提示胰头占位18例,壶腹部占位12例;肿瘤直径2~8 cm;1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其余29例无血管侵犯,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胆总管扩张28例,直径1.2~2.5 cm 25例,0.8~1.1 cm 3例。术前常规行胸部CT,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无手术禁忌。术前总胆红素均升高,63.2~251.3 μmol/L(正常值4.0~26.0 μmol/L)。术前CA19-9升高18例,100~953 U/ml(正常值0~37 U/ml)。

病例选择标准:①梗阻性黄疸,增强MRI或CT明确诊断为胰头或壶腹部占位,动脉无侵犯;②年龄<70岁,无营养不良;③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2 手术方法

五孔法,脐下2 cm建立观察孔,进镜探查腹腔是否有转移;平脐两侧腹直肌外缘,脐上5 cm两侧腋前线建立4个操作孔,左右对称,腹壁缝线悬吊肝左外叶。①助手将横结肠提起,在结肠下区,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打开(图1)游离十二指肠侧壁,向左扩大Kocher切口,一直到Treitz韧带右侧(图2)。暴露肠系膜上静脉,找到结肠中动脉,沿结肠中动脉寻找肠系膜上动脉,打开动脉鞘,沿动脉向上分离,用吊带悬起肠系膜上动脉,离断与钩突之间的组织,同时切除肠系膜上动脉两侧的神经及清扫淋巴结(图3)。在根部离断胰十二指肠下动脉。②清扫第16组淋巴结,在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夹角处找到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向下游离,与下方游离的肠系膜上动脉汇合,游离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约4 cm。③沿肠系膜上静脉游离胰腺钩突,注意两处易出血的部位——Henle干和空肠第一支静脉,彻底离断钩突与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所有细小分支(图4)。④在胃的远端1/3处离断,沿胰腺上缘游离肝总动脉,切断胃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切除胆囊,离断胆总管,切缘送快速病理,彻底清扫第十二组淋巴结。⑤离断空肠上端,切除近Treitz韧带约20 cm空肠,离断胰腺颈部切除标本。⑥行胰管-空肠吻合,后壁用3-0不可吸收线间断吻合,胰管用双荷包及洪氏一针法,在胰管内留置支架一枚,行荷包缝合并贯穿胰管缝合,在空肠侧行荷包缝合,置入胰管,前壁用3-0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用4-0可吸收线行肝管空肠吻合,用强生4-0倒刺线行胃肠吻合,留置引流管2枚。

图1 结肠下区结肠系膜下入路 图2 扩大Kocher切口切开 图3 动脉入路,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神经 图4 钩突先行

2 结果

30例均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例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腹腔镜下切除肠系膜上静脉2 cm,静脉端端吻合,其余29例无动静脉侵犯或远处转移。手术时间(4.3±1.5)h,术中出血(330±75)ml。术后胰漏10例,根据2016年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 Fistula Definition,ISGPF)诊断标准,A级生化漏8例;B级胰漏2例,通过腹腔穿刺,冲洗引流8~12 d淀粉酶阴性拔出引流管。术后第1天淋巴漏5例,通过禁食水、生长抑素、静脉营养治疗,术后3~14 d治愈。其余15例术后3天内引流管液体<10 ml,淀粉酶低于血清淀粉酶值3倍,彩超检查引流管周围无液体蓄积,拔出引流管。2例术后1周轻度腹泻。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26例,其中胰腺癌15例,胆总管末端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良性肿瘤4例,其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恶性26例中R0切除24例,2例与肠系膜上动脉侵犯超过180°,与术前增强CT不符,R1切除。术后住院时间(16.3±7.2)d。30例随访6~14个月,均健康存活。出院后1、3、6个月及1年门诊复查,包括腹部CT、肺部CT以及血常规、肝功、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除5例有轻度消化不良,2例有长期轻度低钾血症外,均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3 讨论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肝胆胰外科手术操作的难度高峰,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血运丰富,对于该术式的探索和研究始终是肝胆胰外科的难点之一[5],但在最近几年内有质的突破[6],无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廓清程度、术后并发症都与开腹手术没有差距[7],由于腹腔镜有良好的视角,有大中心报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的手术效果已经超过开腹手术[8]。

Pessaux等[9]2006年率先提出动脉先行的手术入路。我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采取结肠上区经Kocher切口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75例,2017年4~12月采用“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完成30例。我们体会此方法的优点在于:①对手术野暴露方便。传统手术做Kocher切口,如果是肥胖的患者或者肿瘤巨大时,游离十二指肠会很困难,造成十二指肠破裂,而下入路游离十二指肠非常容易。②做扩大的Kocher切口在Treitz韧带右侧入路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很容易找到,而且肠系膜上动脉在胰腺背侧很少有分支,可以做到从腹主动脉根部发出3~4 cm的全程裸化,完全切除周围的神经和淋巴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到R0切除。而常规方法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在其下方暴露肠系膜上动脉,往往暴露不充分,钩突切除不完整,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不能在根部结扎切断,有术后出血的风险,淋巴结廓清不彻底。③钩突先行,可以做到预先判断肠系膜上静脉与肿瘤的关系,有部分病人的增强CT与MRI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肿瘤与肠系膜上动静脉的关系,所以术中采用钩突先行可以充分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尤其对Henle干的处理,在根部结扎切断,减少因为肿瘤过大引起静脉撕裂,中转开腹的风险,而且如果肿瘤侵犯血管,可以考虑行静脉切除。本组30例中1例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切除2 cm,静脉端端吻合。

术中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裸化接近4 cm,完全切除两侧的淋巴结、神经丛,增加术后腹泻与淋巴漏的机会。本组2例术后1周轻度腹泻,5例淋巴漏,均通过对症治疗在2周内自愈,无顽固性腹泻。

完全腹腔镜“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暴露充分,切除彻底,学习容易,尤其在肥胖、肿瘤巨大的患者操作有其特有的优势,适合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空肠肠系膜游离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陶珊珊作品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