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辅助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2018-10-29 05:03田晓军蒋凤茹侯小飞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区扁平电切

邱 敏 颜 野 田晓军 刘 可 辛 跃 蒋凤茹 卢 剑 侯小飞 刘 承 马潞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19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及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膀胱癌被发现,避免了膀胱切除。早期膀胱癌,即非浸润性膀胱癌,一般比较表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即可有效处理。但传统TURBT采用白光观察,扁平病变不易发现,有可能升高术后短期膀胱癌复发率。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应用蓝光和绿光改善图像的对比性和可视性,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病变。2018年1~4月我科开展NBI辅助下TURBT治疗12例膀胱肿瘤,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6~83岁,平均64岁。5例血尿(其中1例伴尿频),2例体检超声发现,5例有膀胱肿瘤切除史复查膀胱镜发现膀胱肿物。8例行膀胱肿瘤抗原NMP22尿液检查,其中6例阳性,2例阴性。12例均行超声或CT检查:10例发现肿物,其中1例多发,9例单发,肿物平均1.5 cm(0.7~2.3 cm),6例位于左侧壁,2例右侧壁,2例三角区;2例无阳性发现(通过复查膀胱镜发现肿瘤复发,1例位于三角区0.3 cm,1例位于左侧壁扁平样肿物0.5 cm)。7例为第1次电切,2例为二次电切,第3、4、5次电切各1例。术前均行泌尿系CT除外上尿路肿瘤。

病例选择标准:非浸润性膀胱癌(临床分期T1期以内),无严重心、肺、脑功能障碍及凝血机制障碍。

1.2 方法

NBI成像采用日本Olympus CV-180型主机及内镜NBI系统,配合CLV-180冷光源。椎管内麻醉后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膀胱镜。先在白光下观察膀胱左右侧壁、后壁、顶壁、前壁、三角区和颈部黏膜,确定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并标记。然后换为NBI对膀胱进行再次观察,注意与之前白光视野下发现的病灶进行比较,确定之前未发现的病变并明确肿瘤的范围和界限。较早开展的病例或较为明显的肿瘤可在白光下进行电切,深至肌层,然后再换为NBI进行电切。对于扁平病变或操作熟练后可直接在NBI下进行电切。切除并止血后,将切下的肿瘤冲出并收集。分别在白光及NBI下再次确认膀胱内无残留肿瘤。留置三腔尿管持续冲洗。

2 结果

12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发现8例单发肿瘤,4例多发肿瘤,膀胱肿瘤在膀胱三角区、左侧壁、右侧壁、后壁、颈部、底部的比例分别为25%(5/20)、35%(7/20)、20%(4/20)、5%(1/20)、10%(2/20)、5%(1/20)。膀胱肿瘤表现为菜花样、水藻样或地毯样,白光下肿瘤一般发红(图1A),表面可以有坏死,血管也为红色(图2A)。NBI下肿瘤为淡红色及棕褐色(图1B、2B),肿瘤血管为蓝绿色(图2B),显示更清楚。与初次电切相比,复发肿瘤多为扁平病变(5处)。NBI较白光下看到的肿瘤数量更多或范围更大(图2)。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低级别,4例高级别。术后住院2~12 d,平均4.6 d,无并发症发生。12例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随访3~6个月无复发。

图1 菜花样肿物在白光和NBI下表现 A.白光下肿物为水藻样,血管为淡红色;B.NBI下肿物红褐色,血管为蓝绿色 图2 扁平病变在NBI下较白光更明显,可疑病变的范围更大,血管也更明显 A.白光下扁平病变为地毯样改变,血管红色;B.NBI下肿瘤红褐色,能观察到病变更广,血管蓝绿色

3 讨论

国内44家中心的联合研究[2]显示,膀胱癌多为男性,平均年龄63.5岁,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91.4%,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9.2%接受TURBT治疗,效果明确。非浸润性膀胱癌多数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复发率为50%~70%,其中20%~30%可能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肿瘤,术后需要规律复查膀胱镜。门诊常规复查超声、膀胱肿瘤抗原及膀胱镜检查,各有优势。从尿液中检测膀胱肿瘤抗原无痛苦,本组8例行膀胱肿瘤抗原检查,敏感性75%(6/8),假阴性高达25%(2/8)。因样本数较少,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更大病例来证实。超声对于>0.5 cm肿物较为敏感,但很难观察到较小或扁平的肿物。膀胱镜是诊断膀胱肿瘤最有效的方式,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还可以取活检。但门诊行膀胱镜检查较为痛苦,且不易观察到扁平病变。传统膀胱镜采用白光,波长范围较大,NBI利用滤光器对白光进行过滤,仅留下415 nm和540 nm的蓝色和绿色窄带谱光,可以穿透黏膜表层,极易被血红蛋白吸收,能够细微地反映毛细血管和黏膜表面变化,改善图像的对比性和可视性。此种技术由日本国立癌中心医院和Olympus公司共同开发,1999年开始研究,2001年开始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2008年引入我国[3]。目前,在国内用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Bryan等[4]较早报道NBI膀胱镜能发现普通白光膀胱镜难以发现的病灶,国内2009年以后也有一些相关的报道[5]。NBI较白光在检出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NBI和白光对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7.70%和66.67%,特异性分别为50%和25%,假阳性率为50%和75%[6]。王云汉等[7]对NBI与白光膀胱镜诊疗非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2组分别有560例和520例纳入,检出率NBI明显优于白光。由于NBI设备较贵,国内很少有医院能同时配备多台NBI,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门诊膀胱镜室使用NBI,所以在手术室应用NBI辅助TURBT、减少肿瘤漏切的风险更为实用。Kobatake等[8]报道应用NBI辅助膀胱肿瘤切除,可以明显降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一项多中心的临床随机研究[9]纳入NBI组484例,白光组481例行TURBT,术后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5.6%和27.3%,NBI组复发率明显低。马天加等[10]报道NBI辅助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首次随访肿瘤残留率为3.3%,白光组为17.2%。本组初发肿瘤一般超声能够发现,且多为单发,复发肿瘤影像学检查不易检出,在膀胱镜下白光容易遗漏扁平的病变或切除范围不够。考虑肿瘤复发与白光下未发现扁平的肿瘤、肿瘤周边切除的范围或深度不够等有关,NBI能有效避免这几个因素,降低术后复发率。本组12例超声或CT发现10例病变,术前仅发现1例多发,术中应用白光联合NBI发现4例为多发肿瘤,有效避免了漏诊。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好,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化疗,短期随访无复发,治疗效果好。

从实际应用来看,国内NBI辅助检查或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医院并不多,其操作并不困难,且能提高膀胱肿瘤的检出率,同时降低术后复发率,我们认为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对于NBI辅助TURBT,我们总结经验如下:①膀胱三角区及左右侧壁是最容易出现膀胱肿瘤的位置,如果白光下未发现肿瘤,要在NBI下仔细观察,避免遗漏扁平病灶。②膀胱顶壁靠膀胱颈的位置不易观察,容易遗漏病灶,术中可使膀胱呈半充盈状态,下压患者下腹部,便于观察,NBI对比更明显,更易发现此部位的肿瘤。③NBI下视野相对较暗,如果经验较少,早期病例可在NBI下标记范围后再在白光下进行电切,操作熟练后可直接在NBI下进行电切。④白光下电切后可在NBI下观察边界是否还有可疑病变,如发现可扩大切除范围直至观察正常。⑤由于NBI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可能会增加正常膀胱组织切除的可能性,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将会进行总结。⑥虽然NBI设备较贵,但能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减少再次手术的花费,这一点也是值得推广的。

猜你喜欢
三角区扁平电切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地震时是躲是逃?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冰棒棍书签
危险三角区究竟有多危险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陶瓷扁平制品表面积的测量方法
京津雄三角区高速路网智能车路监控策略探讨
第一视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