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联合CBL的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8-10-30 08:0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效果病例

心电图教学是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心电学相关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异常心电图繁多复杂,且实践性强,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导致心电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医学本科教学中一大难题[1]。为了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国内各大医学院校采用PBL教学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3]。近十余年我校将PBL应用于心电图教学中,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但学生给老师的反馈是心电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大多数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记忆时间短暂。为了提高学生对心电图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并能更好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融会贯通,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弥补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将PBL与CBL结合起来应用到本科心电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3—10月,选取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144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2)、对照组(n=72)。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中,男性32人,女性40人,平均年龄(20.6±2.1)岁;研究组(PBL联合CBL教学法)中,男性30人,女性42人,平均年龄(20.7±2.3)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及医学基础学习各科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课时,理论课及见习课由相同老师授课及带教,学生以6人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查阅参考书籍及文献、讨论,小组推选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及分析思路。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带教老师根据心电图教学大纲及要求,编写PBL教学大纲,针对章节设计具体问题,问题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课前供学生自学、探讨和查阅资料,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分析思路,最后带教老师梳理课堂知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并总结。研究组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法,在对照组PBL设计的问题基础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选取典型病例,典型病例的选取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紧扣大纲要求掌握的心电图知识的病例,病例有完整的病史、体征及相关的辅助检查,难易度循序渐进,能与既往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相互联系(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老师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病例并围绕心电图特征、诊断、病因、发病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查阅资料及阐述知识要点,带教老师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补充和心电图总结。

1.2.2 教学效果评价 (1)近期效果评价:心电图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心电图理论、心电图判读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两种教学法的效果[4]。问卷调查包括课堂效果、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六方面满意度。(2)远期效果评价:半年后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理论课前再次评价两种教学效果,考试内容为心电图理论、心电图判读及病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心电图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及运用能力。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考试成绩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问卷调查以满意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教学效果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学生心电图理论和心电图判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近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近期考试成绩比较(±s,分)

2.2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在课堂效果、学生接受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6个方面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课堂效果、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研究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2.3 远期教学效果比较

半年后,在内科学心血管系统理论课前,通过心电图的理论、读图及病例分析测试,比较两组对心电图理解、记忆及运用能力,研究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由于心电图基础理论知识及原理抽象难懂,异常心电图繁多,非常不易于记忆,导致心电图学习的长期效果差[4]。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PBL教学法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并推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6]。在心电图教学中,我校采用PBL教学法多年,通过设计紧扣教学大纲的情景问题,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完成后的短期内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在教学效果的长期追踪观察中发现学生对心电图知识的理解、记忆及实践应用能力方面不尽人意,很难达到心电图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远期教学目的,学生对于心电图图形变化仍仅限于死记硬背。比如,1例患者发作心肌梗死后半年,复查心电图提示V2~V5导联ST段抬高,追问病史无胸痛、胸闷不适,查心肌酶各项指标正常,大部分同学仅根据心电图图形表现给出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却忽略了病史及相关检查。心电图图形表现变化多样,同一种图形表现可有不同的诊断,相同诊断有不同的图形表现,这常导致学习者对概念模糊、对图形易混淆,造成事倍功半、畏难心理。

表3 两组远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组远期考试成绩比较(±s,分)

根据当前心电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PBL联合CBL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本科心电图教学中,研究显示,与单纯的PBL教学法相比较, PBL联合CBL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满意度高,接受能力强,尤其在随后的教学效果追踪评估中发现,学生对心电图知识的记忆持久,而且能把心电图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病例分析中,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更为突出。

PBL和CBL教学法都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及小组合作的团队意,均可以提高教学质量[7-9]。但二者侧重点不同,PBL注重逻辑思维和推理、辩论及批判性思考,CBL更加突出临床病例与理论结合,更大程度满足临床医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渴求心理[10]。诊断学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心电学作为其重要部分涉及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等多门基础医学,对于刚学习完基础医学的本科大二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仍保持一定的记忆,对临床实践充满着渴求和好奇。将PBL结合CBL教学法应用到心电图教学中,既符合诊断学课程特点及学生知识构架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通过临床典型病例及相应的心电图图形,提出心电图诊断特征、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结合病例提出问题,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给出答案;再联系病例延伸、拓展。这样把抽象的心电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消化理解和记忆,并有效地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即巩固了往日所学的基础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PBL结合CBL有效弥补了单纯PBL教学中的不足,如仅从书籍中获取相关信息、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衔接不足;PBL结合CBL教学有效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11-12]。

在心电图教学中,PBL结合CBL的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尤其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方面有较好效果,达到了我们既定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心电图教学效果病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病例”和“病历”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