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2018-10-30 09:41段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倦怠感核心能力

段熠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现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减少和解除护士职业倦怠感,以一种正向优良的状态继续以后的护理工作。方法:从社会要求、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高因素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状况。结论:当今护士职业幸福感薄弱,这非常不利于医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护士所处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协同,才能使护理队伍身心平衡,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核心能力;倦怠感;自我效能;诺丁斯关怀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1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现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因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疾病症状本身,而现有很多疾病关乎社会和心理因素,这就出现了新时代新环境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下,对临床一线直面患者的护士,又具有怎样的要求呢?在患者剧增,服务质量高要求,而护理人员紧缺、工作任务繁重的大环境下,護士的职业幸福感又呈现怎样一种趋势呢?

1 新时代新环境下所要求的护士核心能力

评估和干预能力;

沟通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管理能力;

领导能力;

教学能力;

知识综合能力.

而这些核心能力的塑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内外环境的双重打造,我们说内环境是个人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力,那外环境就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环境。人只有在一种愉悦、轻松、肯定、支持、正向的环境下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率提升的作用。自我价值体现,个体能力提升、心情放松愉悦,这就是护士的职业幸福感。

2 护士职业幸福感现状

2.1 病区拥挤,工作环境狭小,突发和应急状况多,医护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导致越来越多的医护职业倦怠感,工作消极缺乏主动性,较大地影响主观幸福感。

2.2 我国护士缺口严重,“护士荒”[2]成为全球性现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而我国只有1‰,由此导致护士工作强度指数级增大;

2.3护士薪酬低,付出和收入未正相关,由此导致护士心里获取感的落差和失衡;

2.4 社会对护士要求的层层提高;操作好、服务好、态度好、业务知识好、教学好、科研好,在高强度业务工作的同时,护士需利用休息业余时间进行自我钻研和自我提升,由此加大了护士的生活压力和生理倦怠感。

2.5 人际关系紧张,护士在忙碌繁琐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协调一系列人际关系:和医生、同事、患者、家属的关系,其间往往会有一些小矛盾、小冲突和不理解,甚至斥责,由此加大了护士内心的倦怠和委屈感。

2.6 医院、社会对护士的职业重视度不够,缺少一些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支持机制、保障机制。

由此看出,当下护士的职业幸福感是很低的,护士离职率也在逐年提高,甚至诸多护士都不想让家人及身边的人再选择这个职业,而护士本身对于自己的职业更多是一种鸡肋状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3 影响护士职业幸福感的个体因素

3.1 人格特质因素 研究证实,人格特质因素是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在人的五大人格因素中,外向积极型情感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作用,而内向消极型情绪则反之。

3.2 适应方式和欲望 曾有学者指出适应能力强的个体其幸福感更强。

3.3 个人应激水平 有研究证实,主观幸福感会受到应激水平的影响。个人应激能力强,不容易导致忧郁、焦虑的情绪,从而幸福感得以保存,反之不然。

3.4 应对方式 研究证实,应对方式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十分显著的导向作用。护士若以积极态度去应对事物,会显著增加幸福感。

3.5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一定水平上能否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诸如判断能力、自控能力、信念基础和感知能力。

4 提高护士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4.1 积极心理学[3],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心理学家指出应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这样不但能帮助消除负性情绪,还能促进更好地挖掘潜能,使个人从中获得幸福快乐。

4.2 改进护理管理模式,以一种综合干预模式[4]进行管理。

4.2.1 改进管理方式 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赋予护士更多地关怀与体谅,鼓励与肯定。

4.2.2 改进检查和考核方式 事实证明频繁的检查,和过多的考核会明显加剧护理人员的压力。改进检查和考核的频度,考核方式更加效率化。

4.2.3 弹性排班制度,保证护理人员工休合理化,减轻身心疲惫,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2.4 改善人文环境 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鼓励护士晋升、进修和深造,创建学习型环境,构建科室文化体系,打造特色、提高品质。

4.2.5 努力提高护士薪酬待遇 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多劳多得,公平公正。

4.3 诺丁斯关怀理论[5]在护士工作的应用 美国当代著名德育学家内尔.诺丁斯指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诺丁斯提出,“关怀”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系!人在一种内心温暖的环境中,能更好地发挥自我所能,为团体效用。因此增加上下级关怀、同级关怀,护患关怀,都可以营造一种更为温暖舒心的工作环境,让护士职业幸福感显著增强。

5 结论

当今护士职业幸福感薄弱,这非常不利于医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护士个体内外环境的协同,才能使护理队伍稳健发展,良性提升。期待我们的护理天空弥散更多关怀、友爱、肯定和鼓励的空气,以提升护士职业幸福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效能,真正意义上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常运立,沈璐.试论现代医学模式下的道德健康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10):1192-1195.

[2] 廖海金.破解“护士荒关键要留着护士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7-06-21(006).

[3] 解玉艳,解玉晶.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人员情绪劳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96-1298

[4] 刘娟.两种护理管理模式护士幸福感的对比研究 [J].西南军医,2013,15(4):452-453.

[5] 叶萍,王悦.诺丁斯关怀理论下急诊科护士的幸福感研究 [J].经营管理者2017,10(上):427.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倦怠感核心能力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倦怠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