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中型丛生竹笋期生长规律研究

2018-10-31 03:04谭宏超吴志鹏
世界竹藤通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竹种双江竹笋

谭宏超 吴志鹏

(云南师范大学竹类研究所昆明650092)

云南境内丛生竹类有80多种,多数为中型、中大型和特大型竹种。慈竹、佛肚竹、棉竹、香竹和撑绿杂交竹是应用广泛的中型丛生竹类植物,研究其生长规律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笋竹生长规律可为其今后的繁殖、栽培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试验在昆明市富民县、临沧市双江县和红河州弥勒市的3个竹子培育基地进行。富民新国竹苗培育基地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 040 mm,年平均气温15.8℃,最高气温33.4℃,最低气温-7℃,无霜期245 d[1]。双江县竹子培育基地属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在1 125 mm左右,年平均气温19.6℃左右。弥勒市竹子培育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 963 mm,年平均气温 17.6℃,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0.2℃,无霜期323 d。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竹种特性

试验竹种为 5种中型丛生竹: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佛肚竹 (Bambusa ventricosa)、 棉 竹 (B.intermedia)、 香 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和撑绿杂交竹 (B.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

慈竹为西南地区首选的造林竹种,地下茎为合轴型[2],笋、材兼用,也可作为观赏用竹。

佛肚竹原产于中国广东,中国南方各地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和美洲均有引种栽培[2]。竹型较大,节短,节间膨大显著。常被作为盆栽种植以供观赏,市面常见人工专门培养种植出畸形的佛肚竹植株;大田种植时则形成高大竹丛,也有少数畸形竹秆。可用于加工呈工艺品、文玩物品。

棉竹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地下茎为单轴型,因竹节内部充满棉絮状物,故而得名棉竹,主要用于制浆等[3]。

香竹现仅见于云南金平县,有天然纯林存在,也有少量人工栽培。香竹是竹类中唯一发现能分泌芳香油精的种类,竹筒有特殊香味,可制作竹香茶,且竹筒材质坚硬,不易虫蛀,也可用于盖房和编织。竹笋味道鲜美,在金平当地是主要的笋用竹种。

撑绿杂交竹是广西柳州林科所以撑篙竹 (B.pervariabilis)为母本、大绿竹 (Dendrocalamopsis daii)为父本杂交历经12年选育出来的优良杂交种[4]。撑绿杂交竹结合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较父母本表现出出笋率高、退笋率低、笋平均直径大、产量高、无性繁殖力强、竹材性能好等优良特性。自1990年以来,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地区都对撑绿杂交竹进行了大批次的引种栽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2 研究方法

2.2.1 竹种生长指标测定

2017年5—12月,在富民、双江、弥勒分别于慈竹、佛肚竹、棉竹、香竹、撑绿杂交竹林中每个竹种各选取30株作为测定植株,要求选取的竹种生长正常,生长环境相似,没有明显病虫害,用结绳法和在竹种边插编号竹签进行编号标记。同时观察记录各竹种竹笋的形状、颜色。

自2017年5月起,每隔10 d观察记录1次,内容包括:各竹种发笋的起止时间;各竹种的出笋数量、退笋数量;在笋出现竹节后,开始测量竹笋的高度、靠近地面的笋直径,直至笋高生长停止。

2.2.2 施肥试验

施肥试验仅在富民新国竹苗培育基地进行。于竹子出笋前15 d进行试验处理,具体施肥时间参考以前文献:慈竹、棉竹施肥为5月1日,佛肚竹为4月20日,香竹为3月1日,撑绿杂交竹为5月20日。每个竹种分别设置4种施肥处理:尿素、氮磷钾复合肥、普通过磷酸钙、对照[5-6];施肥量均为40 kg/667 m2。采用洒播施肥法,将肥均匀撒布竹丛周围,然后结合早春深耙把肥翻入土中。

3 结果与分析

3.1 竹种出笋情况及竹笋形态

各竹种出笋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除香竹从3月中旬就开始出笋、直至12月末才停止出笋外,慈竹、佛肚竹、棉竹、撑绿杂交竹都是从5月开始陆续出笋,9—10月陆续结束,出笋高峰期为6—8月,此时正值云南雨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整个出笋持续期为94~290 d,其中最长的是香竹,笋期达290 d,最短的为慈竹,出笋期仅持续了94 d;各竹种退笋率为12%~21%,其中撑绿杂交竹最高,香竹最低。

表1 各竹种出笋情况

从笋体形态上看 (表2):各竹种笋形状都为圆锥形;慈竹笋颜色最深,香竹次之,佛肚竹、棉竹和撑绿杂交竹均为褐绿色;笋平均直径在3.1~4.3 cm,其中棉竹笋直径最大,香竹笋直径最小;竹笋平均高度为1.2~1.9 m,其中慈竹笋最高,佛肚竹笋最矮。

表2 各竹种竹笋形态及生长情况

3.2 竹种笋高生长规律

从各竹种竹笋高生长趋势来看 (图1),各竹种笋的高生长速度均呈现出 “慢—快—慢”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生长曲线[7]。在出笋初期以前,当地雨季刚刚开始,此时植株吸收水分、传输营养直至分株发育会有一定的时滞效应[8],因此在笋生长初期生长较慢。

图1 各竹种笋期高生长规律

3.3 环境条件对竹笋生长的影响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竹笋的生长发育,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下,竹种通常拥有较低的退笋率、较长的笋期,笋体大小也会发生变化。由表3可见,双江县、弥勒县和富民县的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均有较大差异。

表3 3个试验地的环境条件

3个试验地调查的各竹种退笋率、笋期及笋直径分析结果见图2—图4。从各竹种的退笋率看 (图2),年平均温度最高、降水量最大的双江县,相比与其他2个县,各竹种的退笋率均最低;温度较低、降水量仅低于双江的富民县,退笋率次之,弥勒县各竹种的退笋率最高。可见,降水量越高,竹笋退笋率越低;在降水量相似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退笋率越低。从笋期长短看 (图3),双江县各竹种的笋期较其他2个县延长了12~64 d,弥勒县各竹种的笋期均最短,表明降水量越大,竹种发笋笋期越长,在降水量相似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笋期越长。从笋的平均直径看 (图4),各竹种表现出的规律与退笋率和笋期的规律相同。

图2 不同地区各竹种的退笋率比较

图3 不同地区各竹种的笋期比较

图4 不同地区各竹种笋直径比较

表4 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

3)种植地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直接影响笋期生长,表现为年平均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的地方竹种退笋率越低、笋期越长及笋体越大。

4)施肥能够促进各竹种笋的生长,肥料种类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其中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氮磷钾复合肥次之,普通过磷酸钙的处理效果不明显。

3.4 不同施肥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

施肥种类对竹笋生长影响的调查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施肥能够促进各竹种笋的生长,肥料种类不同其促进作用也不同;在试验的几种肥料中,尿素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各竹种均表现为退笋率低、笋期长、笋体大;氮磷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次之,普通过磷酸钙的处理效果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4 结论

1)5个竹种的出笋高峰期集中在6—8月份;出笋持续期为94~290 d,其中香竹笋期最长,达290 d,慈竹笋期最短,仅为94 d;各竹种退笋率为12%~21%,其中撑绿杂交竹最高,香竹最低。

2)5个竹种的竹笋形状均为圆锥形,笋平均直径为3.1~4.3 cm,其中棉竹笋直径最大,香竹笋直径最小;竹笋平均高度为1.2~1.9 m,其中慈竹笋最高,佛肚竹笋最矮。

猜你喜欢
竹种双江竹笋
园林绿化竹种生态适应性评价①
广西干热河谷地带引种竹种适应性及其出笋特性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六一慰问活动
双江县总工会:开展农民工法律知识培训
邓小刚油画作品选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