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杨梅采后管理

2018-10-31 10:30陈席治章常珍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杨梅管理

陈席治 章常珍

摘 要 杨梅采后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杨梅来年的产量,近年来,杨梅的市场效益发展良好,高畅销、高收益的市场状况大大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基于此,从施肥、修剪、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杨梅采后的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 杨梅;管理;楠溪江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8.023

楠溪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永嘉县,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以盛产杨梅著称。每到夏至时节,沿江山坡上那一片片紫红色的杨梅成熟了,如霞似火,格外壮观,令人神往。杨梅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包含丰富的维生素、果酸、糖类,能够助消化,在治疗神经炎和坏血病的预防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且杨梅酸甜适宜、风味特殊,经加工,可成为杨梅干,杨梅罐头、杨梅汁,味美醇香,往往令人喜不胜收。

1 采后施肥

杨梅树结果后树体消耗养分过大,应及时对采摘后的杨梅树进行施肥,确保杨梅树后续生长的营养供给充足[1]。考虑到杨梅根系根瘤菌很多,能够发挥固氮的功效,在采后施肥要结合杨梅树的现状,根据杨梅树抽发的数量和枝条的长度,在“多结果的树采后多施,反之少施肥;旺树多施,反之少施”的原则指导下,提高施肥的科学性、合理性。采后施肥最好选用地面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方法,对于结果多的树木,可选用硫酸钾或硫酸钾镁;对于春梢抽发少且枝条短于10 cm的杨梅树,可选用硫酸钾或者杨梅专用复合肥。叶面施肥最佳时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为了促进花芽分化,可选用翠康花果灵+翠康金钾,而对于树势较弱的树木,可对其叶面喷洒稀土肥、绿芬威1号。

2 采后修剪

当下,造成部分杨梅树结果体积小、产量低的原因之一是未对树木进行合理的修剪,对树木生长放任不管,导致树体呈圆头形,病虫枝、交叉枝等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杨梅成长营养。杨梅修剪不同于其他的落叶果树,最佳修剪时期是在采后至9月,修剪要掌握“疏、截、放、撑、除”5个要点,适当疏删树冠上部和外围的结果树枝,为了保证树体内部光照充足,确保树冠内、外部都能开花结果,应回缩结果后衰退的枝组[2]。尽可能保留处于中心干、主干处的徒长枝,对于成年树木的下垂枝,应在早期辅以他物进行支撑,或者处理吊枝,后期仍下垂的要逐渐剪除,剪除还应该包括过密树枝、交叉枝、枯干枝、病虫枝等等,剪除要从基部入手。修剪要结合树木的长势,除去多余的枝体部分,以达到营养均衡、光照充足之效。

3 采后除草

杨梅采摘时节正逢多雨之际,且采摘过程中由于反复踩踏地面,会造成土壤结板、硬化,进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蓄水能力等。因此,在杨梅采摘后,做好园内除草及其翻土耕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翻土耕作以浅中耕为主,深度为5~10 cm,耕作中尽可能把杂草覆盖入土中,以此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树体的抗旱能力的同时,将杂草转为化肥,环保经济。对于长势良好的树木,为了控制树冠,促进结果,要控制新梢生长状况,可施以多效唑。

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杨梅采后管理的一大重点,病虫的为害不容小觑,会危害杨梅枝条,甚至造成枝条或全树枯死[3]。病虫害的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杨梅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杨梅疮、褐斑病等。

4.1 根腐病

根腐病是20世纪90年代新出现的病害,即地下烂根而引发的枝叶、枝干枯萎。研究表明,根腐病传染层次为根瘤、小根、大根、根颈、地上部,当杨梅树感染上根腐病后,其枝叶急速发生青枯。在夏季高温天气,树冠较小的杨梅树从发病到死亡仅需几天时间,而树冠高大的老树的生命期也只有1年左右。根腐病发病高峰期在采摘后的7—8月,多发生在土壤黏重、有机质量含量低的且易积水的低洼处。在防治根腐病时,要做好园地调查选择工作,避开存有大量圆毛草的园地。同时,对于感染根瘤病的树木要尽早给药。翻松病患树土壤,深度控制在15~30 cm,株施0.25~0.5 kg 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将其均匀地撒放在松土上,在覆盖上土壤。

4.2 杨梅疮

杨梅疮又被称为杨梅癌肿病、杨梅溃疡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4]。杨梅疮症状为粗糙的肿瘤,主要侵害杨梅枝干。在病患初始,在枝干上病部为乳白色的小突点,小枝被侵害后,形成小圆球状的肿瘤,直径为1.5~2 cm。病发的枝干将会枯死,树皮呈粗糙开裂,凹凸不平。杨梅疮引发的肿瘤会对树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造成阻碍,进而导致树体旱衰,造成树木死亡。对于杨梅疮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做好冬季清园工作。杨梅疮病菌会越冬,次年春天从瘤体表面溢出菌脓,通过雨水、风等传播介质,入侵到树体的伤口和叶痕。因此,在春季萌芽前剪除帶瘤的树枝,大枝上的肿瘤可以用刀削除,对清理后的树枝干叶要集中进行销毁。2)药物防治。清园后,可喷洒波尔多液、在削口处涂抹硫酸铜等,以此保护树体。另外,防治杨梅疮,要注重树体的保护,尽可能减少树体伤口,减少病菌入侵感染的概率。在平时的采摘、养护工作中,避免树体机械损伤,施以钾肥、有机肥,增强树体抵抗力等。杨梅果实没有外果皮的保护,使肉质不柔嫩,所以在采后的杨梅处理过程中,避免碰伤表皮、积压的损害,从而使汁液外流,果实失水干缩,研究表明,贮藏的时间延长,杨梅果实呼吸异常,振动强度阈值下降,引起呼吸增量与振动强度、放置时间及温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5 果实采收

杨梅果实成熟度常以色泽判定,果实的采收成熟度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红杨梅品种果实的成熟为外果皮肉柱充分肥大、光亮,呈深红或微紫色。白杨梅品种的成熟为肉柱上叶绿素完全消失,呈白色水晶状或略带粉红色[5]。杨梅采收需待果实充分成熟时分批进行,采收时间以晴天早晚凉爽时为佳。采收装运过程要求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杨梅果实为核果,其食用部分为外果皮外层细胞发育而成的囊状体,又称肉柱。肉柱有长短、粗细、尖钝、硬软之分,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也受环境条件、管理水平及树体状况、结实量、果实的成熟度等的影响。凡肉柱充分发育而先端圆钝的果实,汁多味美;反之,则风味较差,但其组织致密,不易腐烂,较耐贮运。杨梅外果皮无保护层,因而贮运极为困难。

参考文献:

[1] 钱东南,钭凌娟,陈丁华,等.杨梅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3,29(6):109-111.

[2] 陶春华.杨梅种植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J].现代园艺,2016,21(17):230.

[3] 黄现.杨梅种植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0(16):530.

[4] 巩卫琪,房祥军,郜海燕,等.杨梅采后病害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3,27(6):403-407.

[5] 叶美娟,余柯达,邵俊怡,等.柠檬醛对杨梅采后保鲜的作用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6,36(3):24-31.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杨梅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杨梅储存与保鲜
肠胃不舒服,试试杨梅酒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杨梅酒
乐摘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