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18-10-31 10:29周志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专业课创新思维

周志英

摘 要 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政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学和整体方案设计中,并探索思政教育渗透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专业课 课程思政 德育渗透 创新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在高校,德育教育需要与专业的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如果没有德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是当前专业课改革的一个方向。

而现实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一直存在,再加上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德育与自己无关。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工作很难开展,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业课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德育素质,做到潜移默化。这就需要找准渗透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制定渗透教育整体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渗透教育方式,结合具体的专业课内容进行渗透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课渗透的作用。本文对《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开展思政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从课程渗透教育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渗透教育方法与手段、渗透教育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1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首先,从现实的角度看,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进修、升职等发展机会面前是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其次,从个人修养的层面看,创新思维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最后,从社会国家的角度看,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以给社会国家和这个世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创新性案例分析、创造性思维实例训练和创造性道具训练,了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内涵,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熟练掌握一些经典、实用、有效思维方法的运用。经过常见思维中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的过程体验,逐渐突破学生创新思维的障碍,走出创新思维的误区,拓宽学生自我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杨小川,2014)。这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塑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其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应变思维等思维能力,拓展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思路。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在讨论中思考”的教学方法和实训模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得到提高。同时以此为基础,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技能与社会实践技能。

2《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思政的目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思想政治、自我意识较强等现象,对思政课程的教学不感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人生观和价值价观方向偏离、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所谓思政课程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融合的目的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基础,融入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对“知识传授”和 “价值传授”有机结合,在培养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目标追求与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课中穿插部分思政教育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成效较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致。”创新思维能力,是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从哲学上说,创新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再创造。培养并具备创新思维,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

3《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以思政教育进课堂为目标,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自然融合为前提,结合高校毕业要求以及职业身心素质、 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等要求,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在《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中的改革,从而达到高校既红又专的育人效果,为社会培养心智健康、思想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大学生。

具体思路:在进行课程渗透教育整体设计时,寻找合适的渗透教育结合点和恰当的载体,即把德育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获得德育教育。具體见下面的方案设计(见表1)。

4创新思维训练德育教育的方案设计

从顶层设计出发,结合道德素养、身心素质、团队协作等课程教学效果,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在教学环节中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并与丰富的授课手段相结合,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5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渗透的方法与手段

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中一直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如何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中学习思政的兴趣,避免让学生被动听讲是至关重要的。应转变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法,采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等方式开展德育教育。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渗透教育目标,选择不同的渗透教育载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探究式”等渗透教育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所谓“任务驱动探究式”渗透教育,就是由老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真实的实训项目,将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融于项目实训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或过程中,成立学习小组,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提出方案或实际操作等方式,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自主完成实训项目。从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自我德育教育。

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外,在课堂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手段,都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微信群反馈、交流讨论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6结束语

高校既是国家、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来源基地,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结合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专业素养为依托,通过对创新思维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学有所悟、学有所感,在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德育水平,学有所用,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 张军,陈红秋.“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72-74.

[3] 杨小川.基于“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 29(05):102-106

[4]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导刊,2017(01) : 31-34.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专业课创新思维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