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饵配方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分析

2018-11-01 05:54杨太峰张春龙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虫量葡萄汁瓶身

杨太峰,张春龙

(1.南陵县林业技术中心,安徽 芜湖 242400;2.安徽徽王农业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2400)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果蝇科的一种昆虫,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林区、果区、菜区、人口居住区等处皆可见其踪影。黑腹果蝇为一种常见的腐生性害虫,多数种类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数以树液或花粉为食。黑腹果蝇喜在果园中危害成熟或开始腐烂的果实,果实成熟度越高受害越重。危害方式是成虫将卵产在果皮下,孵化后以幼虫蛀食为害。幼虫先在果实表层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随着幼虫的蛀食,果实逐渐软化、变褐、腐烂。受害初期的果实不易发觉,随着幼虫的取食,受害处发软,表皮水渍状,稍用力捏便有汁液冒出,进而果肉变褐。一般幼虫在果肉内5~6 d便发育成老熟幼虫咬破果皮脱果,脱果孔直径1 m m左右。一粒果实上往往有多头黑腹果蝇为害,幼虫脱果后表皮上留有多个虫眼,被蛀食后的果实很快变质腐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迄今为止,黑腹果蝇的防治手段形式多样,但往往费工费时,在害虫高发期往往难以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化学防治由于害虫抗药性、农药残留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很受局限。生物防治多采用性信息素对雄性黑腹果蝇进行诱集,安全环保,但因成本较高在应用时也很受限制。物理诱杀防控指利用害虫的趋化性,结合物理装置及少量的化学药剂即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笔者前期研究比较了4种水果(哈密瓜、香蕉、苹果和葡萄)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4种水果中以葡萄的综合诱集效果最好。本试验采用毒饵诱杀法,研究了以葡萄为主要配料的诱饵配方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杀效果,安全环保,经济可靠,在果树害虫防治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黑腹果蝇:为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生理生化实验室饲养,以羽化后3~5 d黑腹果蝇成虫供试。

葡萄:购于合肥市蜀山区农贸市场。

性诱捕器:深圳市格绿美园艺有限公司生产。

诱捕器:用矿泉水瓶(体积约600 m L)改制而成。在矿泉水瓶壁分别开2个直径约2 cm的孔,供气味散发和成虫进入。两孔相对,上下间距约6 cm。

色板:用4种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的薄纸,裹在诱捕器瓶身做色板,注意薄纸不宜挡住诱捕器上的开口;对照为无色。

1.2 试验方法

1.2.1 5种配方诱集效果的室内生物测定

试验以葡萄汁用作诱捕配方的主要饵料,并将其与糖、醋、酒配制出5种诱饵配方(具体配方见表1)[3]。5种配方置于三角瓶中,随机摆放在1 m3昆虫饲养笼中,用黑色布盖住笼子,在笼中放入100只雌雄比例为1∶1的供试黑腹果蝇。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天分早中晚3次计数,记录诱捕器中各饵料的成虫数量,记录后将诱捕的成虫清除,5 d添加1次诱集饵料。

表1 黑腹果蝇诱捕器5种诱饵配方

1.2.2 4种诱集方法对黑腹果蝇的果园模拟诱捕试验

选择上述1.2.1中诱集效果较好的饵料,与现在使用的几种防治手段进行诱杀效果的比较,4种诱集防治方法(分别为新型诱饵配方5、性诱剂、糖醋酒液和蓝莓汁),诱捕器用矿泉水瓶(体积约600 mL)制成。在矿泉水瓶壁分别开2个直径约2 cm的孔,供气味散发和成虫进入。

处理1:每瓶加入新型诱饵(配方5)10 mL。

处理2:选择市场上常规的性引诱器,在诱芯上加2 mL的性信息素。

处理3:配方3糖醋酒液10 mL装于矿泉水瓶诱捕器中。

处理4:用10颗成熟发软的蓝莓装于矿泉水瓶诱捕器中。

各诱捕器悬挂高1.5 m,每个诱捕器相距15~20 m,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天计数3次记录诱捕器中的成虫数量,记录后将诱捕的成虫清除,5 d添加1次引诱剂。

1.2.3 诱捕器瓶身颜色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以配方5为引诱剂,分别用红色、绿色、蓝色、黄色、无色5种颜色的薄纸包住矿泉水瓶诱捕器瓶身做色板,放入蓝莓果园中,各诱捕器悬挂1.5 m高,每个诱捕器相距15~20 m,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天计数3次记录诱捕器中的成虫数量,记录后将诱捕的成虫清除,5 d添加1次引诱剂[1-6]。

1.3 统计分析

采用DPS V3.01数据处理软件对药剂防效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对药剂防效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5种诱集配方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配方5诱集的虫量最多,平均为19.67头;配方4诱集的虫量平均为11头;配方3诱集的虫量平均为11.67头;配方2诱集的虫量平均为12.67头;配方1诱集的虫量最低,平均为6.67头。配方5诱集的虫口数显著高于其他几种配方的诱集虫量,配方2、配方3、配方4的诱集虫量差异不大,配方1的诱集虫量显著低于其他几种配方。

表2 5种诱集配方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比较

分析各配方可知,单独的新鲜葡萄汁(配方1)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较差,糖醋酒液(配方3)、腐败葡萄汁(配方2)和糖醋新鲜葡萄汁混液(配方4)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糖醋液+腐败葡萄汁混液(配方5)具有很强的诱集效果,对黑腹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的糖醋液、单独腐败葡萄汁。初步推测,糖醋液与葡萄汁混合物对黑腹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是糖醋液和腐败葡萄汁共同起作用,两者混合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2.2 不同诱杀方法对黑腹果蝇的诱杀持效期比较分析

表3结果显示,4种不同的诱集方法中,处理1诱集到的黑腹果蝇平均数量为12.69头,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集饵料的诱集数量(处理2,7.29头;处理3,9.24头;处理4,3.91头)。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处理1在试验前期对黑腹果蝇具有很强的诱杀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诱杀效果不断下降,后期低于性诱剂的诱杀效果;处理2和3的诱集效果在第8次测定之前差异不甚显著,但是在之后,处理3依然保持了较高的诱杀效果,与之相反的是处理2的诱杀效果急剧下降;处理4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始终在比较低的水平。

以上试验说明,供试配方5、性诱剂和糖醋酒液对黑腹果蝇的防治均具有防治效果,但以配方5的效果最佳。

表3 4种防治方法对黑腹果蝇防治效果的比较

2.3 诱集瓶身不同颜色对诱集效果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以配方5作为引诱剂,用5种颜色的薄纸包裹诱捕器时,红色瓶身诱捕器平均诱得黑腹果蝇成虫为23.67头,高于黄色瓶身诱捕器(21.00头),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无色瓶身诱捕器的16.33头,蓝色瓶身诱捕器的11.00头及绿色瓶身诱捕器的6.33头。此外,红色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黑腹果蝇对红色具有很强的趋性,而蓝色和绿色则都显著低于对照的诱集效果,说明蓝色和绿色对黑腹果蝇成虫可能具有一定的忌避性。

表4 瓶身的不同颜色对诱集效果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在黑腹果蝇的繁殖饲养过程中,笔者观察到黑腹果蝇具有一些特别的生活习性,如黑腹果蝇具有向上飞的习性。将黑腹果蝇置于三角瓶中瓶口向上,黑腹果蝇会很快全部飞出,而瓶口向下,黑腹果蝇却一直向着高处飞行,几分钟后只有少部分黑腹果蝇飞出。笔者推测,黑腹果蝇可能具有对重力的感应能力,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试验采用食物诱杀法替代性信息素诱杀法,研究比较了以葡萄汁作为诱饵主要配料的5种不同诱饵配方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以5%糖+15%醋+发酵葡萄汁+90%晶体敌百虫水溶液配方对黑腹果蝇成虫的诱杀最佳;15 d内,日均诱虫量为12.69头,显著优于其他配方处理(糖醋酒液、性诱剂、蓝莓果肉)的诱集效果。5种不同颜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无色)对黑腹果蝇成虫的引诱试验结果表明,红色对黑腹果蝇的引诱效果较好[7]。

4.2 讨论

供试配方诱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单独的新鲜葡萄汁对黑腹果蝇的诱集效果较低,糖醋酒液、腐败葡萄汁和糖醋新鲜葡萄汁混液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糖醋液加腐败葡萄汁混液具有很强的诱集效果。对黑腹果蝇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的糖醋液和单独腐败葡萄汁,说明糖醋液与葡萄汁混合物对黑腹果蝇成虫的引诱效果是糖醋液和腐败葡萄汁共同起作用,两者混合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8]。在田间模拟诱捕试验过程中,供试配方、性诱剂和糖醋酒液对黑腹果蝇均具有防治效果,在进行果园黑腹果蝇的防治过程中,使用供试配方5前期的诱集效果较好,但是在后期效果下降,同期使用性诱剂诱集能力稳定,故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供试配方和性诱剂结合使用。

瓶身的不同颜色对诱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有显著差异,红色、黄色显著高于无色诱捕器,说明黑腹果蝇对红色、黄色具有很强的趋性,而蓝色和绿色则都显著低于无色诱捕器的诱集效果,说明黑腹果蝇不太喜爱绿色和蓝色。自然界颜色的种类很多,黑腹果蝇具体对哪种颜色具有最强的趋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止可以是单一色,还可以是混合色,研究黑腹果蝇对颜色的趋性可以便于将诱捕器的瓶身设置成相应颜色,增强诱集效果。

猜你喜欢
虫量葡萄汁瓶身
句容市稻飞虱灯下种群发生情况分析
春日粉妆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百变瓶子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葡萄酒发酵工艺改进
贝达葡萄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贮藏期间浓缩葡萄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