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教师成长初探

2018-11-01 02:55
江苏教育 2018年70期
关键词:总校集团化分校

近年来,由于众多因素,名校集团化办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教师成长是增强分校办学实力、提升分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创建于2008年,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育集团分校之一。多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促进教师成长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校近10年,学校教师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建校初的8人,增加到2017年的41人,增加了4倍多;2017年,教师平均年龄28.6岁,35岁以上的教师占比不到20%。另外,如音乐教师只有1人、美术教师只有2人,部分学科教师人数很少,形成不了教研团队。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我校教师急需培养,亟待成长,而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促进教师成长,将是上乘行动。

一、拜师学艺

由于校内成熟教师、骨干教师较少,能当师傅的教师更少,有些学科只有一两位教师,更是无师可拜。怎么办?只有打破学校壁垒,走出本校,到集团校中寻找师傅。教师自己能找到师傅的自主寻找,自己找不到时学校为他们牵线搭桥。为了充分利用集团校骨干教师资源,我们把本校教师分为3组,分别到集团校中寻找师傅(如表1)。

表1 北小阳光分校集团内拜师分组概况

师傅找好后,学校举行拜师仪式,让师徒双方有仪式感,让年轻教师感受到拜师的庄重和严肃,让师傅们重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拜师仪式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签订“师徒协议”,如徒弟每月观摩师傅的一节课,每周传一篇教案请师傅检查、修改;师傅每月为徒弟上一节示范课,每月听一节徒弟的课,并进行指导,为徒弟修改教案和随笔。有了形式和协议还不够,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青蓝工程督查组”,定期对师徒结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通过这样扎扎实实的拜师学艺活动,我校年轻教师成长迅速,效果显著。例如我校王锐老师与总校的朱成刚老师结对,现在成长为区优秀青年教师;王江老师与总校的张齐华校长结对,现在成长为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有一大批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

二、跟岗培训

如果说“拜师学艺”是面向全体年轻教师的,那么“跟岗培训”就是针对部分急需提高的教师了。所谓跟岗培训,是指我校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总校对其加以培训,为期一至两年。有跟岗培训需求的教师很多,学校组织教师拟订“三年发展规划”(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第二年就要拟订),在规划中除了教育教学专著阅读、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公开教学、晋升骨干等具体目标外,还有跟岗培训意向,学校汇总后根据实际情况统筹。

在跟岗培训期间,跟岗培训的教师参与总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们受到了熏陶和浸润,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不仅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感受了总校的办学文化。一至两年后回学校,他们身上的“北小气质”“北小素质”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带动着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杨明慧老师跟岗培训两年,业务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学校的教学和教科研骨干,2017年参加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得了特等奖。

三、蹲点指导

“蹲点指导”是指集团内总校的骨干教师长期或短期蹲点于分校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指导和帮助,旨在尽快提升分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蹲点指导先由分校根据需求向总校发出申请,总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有理想、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或是骨干教师自己主动提出到分校蹲点指导,与分校成为发展共同体。

我校建校初始,总校杨赟、朱晓菲两位骨干教师主动要求长期到分校蹲点工作,他们不但肩负起指导、帮助年轻教师的任务,还承担着学校的管理工作,现已成为学校乃至全区的教学和管理骨干。紧接着,数学特级教师张齐华、骨干教师吴文霞、顾佳佳等一组总校优秀教师来到我们分校,他们与分校教师抱团作战,相互支撑,使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突飞猛进,成果斐然。

近两年,总校派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等优秀教师组团来到我校蹲点指导,学科涉及语文、数学、体育、美术。他们来到分校后,立刻成为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通过一两年的时间,使相关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升。蹲点指导的教师不但带来了经验和方法,更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理念。

四、联合教研

上文已经提到,分校有些学科的教师只有一两位,没法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因此他们想发展自己、发展学科会比较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在集团内联合教研的方法。

联合教研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线下教研,一种是线上教研。不管是哪种形式,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入总校的教研团队,成为他们团队中的一员。线下教研,是我校各学科教师根据总校每学期初各学科组安排的教研计划,按时到总校参加教研,有时也把总校教师邀请到我校开展教研活动。线上教研,主要是依托网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校际间的网络研修。以学科为单位,我校组建了网络学习、研修、教研的共同体。联合教研,使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得到很好体现,实现分校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学科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总校教师和学科的再成长。

五、课题捆绑

课题研究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它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养成学习、研究、思考的习惯。

为了让分校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我们采取了课题捆绑式研究。一是分校教师参与总校的课题研究,二是邀请总校教师参与分校的课题指导。譬如,我们分校的语文教师参与总校的国家级课题“12岁以前的语文:小学语文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儿童语文学习的探索实践”研究,在一次次的研讨、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分校的省级课题“阳光娃娃阳光成长行动的实践研究”“阳光教育背景下的3D自主导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开展研究时,邀请总校教师来校指导,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捆绑式课题研究使教师积淀丰富了,视野开阔了,信心增强了,思维敏捷了,青年教师在“读”“讲”“写”等方面进步很大。

六、日常研修

除了以上的一些行动之外,与总校间的日常研修也是我校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在集团化办学中,总校的各种平台和机会相对比较多,所以日常研修活动也比较多,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机会,积极参与。总校有课题研讨会,我们教师全员参与;总校有研究课,我们去学习;总校有沙龙活动,我们去参加。近期,校内开展了“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特地邀请了总校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唐隽菁、区骨干教师杨明波来校指导、点评,使活动效果明显提升。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行动,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骨干教师人数也逐步增加,占比由建校初的12.5%上升到2017年的22%,学校的整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总之,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要发展,分校教师要成长,既需要总校有大格局、大胸襟,给分校提供帮助和扶持,更需要分校有大智慧,想方设法摸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策略。

猜你喜欢
总校集团化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征稿 启事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