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调查研究

2018-11-05 08: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雷山县苗族医药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苗医药是贵州的特色民族医药,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1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1 苗医药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贵州苗医药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已成为贵州的特色招牌。“千年苗医,万年苗药”,源远流长的苗医药及其文化,对现代苗医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救死扶伤是行医用药的理念,有明显效果且有特色的医疗手段,对苗医药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而药方密不外传,医师之间相互保密、闭关自守的传统做法以及至今仍存在的‘巫医一家’[2]等现象,对苗医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只有解决好影响苗医药文化的发展问题,才能使苗医药逐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1.2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于1998年正式提出保护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贵州省雷山县苗族人口众多,全县人口16.1万,其中83.2%为苗族,并拥有大量的苗族医师,雷山县苗医药协会在册的苗族医师就有500余名,以其苗医所擅长的骨伤、蛇伤特色诊疗技术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空间[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传承,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5]。突出非物质的属性,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苗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脆弱性,需要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保护。“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6]。”这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口传心授特点而提出来的,这也与苗族医药的特色相吻合。

许多苗医药特技掌握在年长者手中,大部分也是家传,一般不外传,传承中还存在传男不传女的特点,使苗医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保护苗医药非物质文化的延续寻找保护路径[7]。比如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申请专利保护、积极培养遗产继承人、借助媒体宣传、社会学校的普及、举办更多关于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等[8]。

1.3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传承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9],苗族是具大迁徙史的民族,其经过了五次大迁徙,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聚居地区还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的特点。历史上苗族没有文字,其医药文化传承全凭口传心授,传承方式较为单一,还有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老龄化较为严重[10]。杜江、余江维等《试论贵州苗医药文化的活态传承》中就提到苗医药传承的途径,苗医药人才奇缺,苗医药传承问题需要年轻的后继者,可以通过高等教育中建立苗医药相关课程体系传承[11]。普及教育中药加强苗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承主题,通过增加专业课程学习来了解苗医药文化,因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低、认知差异较大[12]。也可定期给他们进行苗医药理论培训,加强对苗医药更深层次的了解。另一解决途径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从民间老医生身上直接学习,通过政府对他们的保护、鼓励、宣传将其诊疗技法传承给更多的人,解决传承者少的关键性问题。完善苗医药非物质文化、建立管理机构[13],形成高效的传承途径才能更好的多元素发展苗医药[14]。

2 调查研究设计

2.1 实地调查 贵州省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苗族是其县域内的主体民族。对雷山县苗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采用了实地问卷调查法,2017年8月份对雷山县14名苗医进行实地调查。详见表1。

表1 雷山县14名苗医基本情况

2.2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涉及关于《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了解、传承、保护、发展四方面的问题。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现,目的在于使问卷结果更加直观,数据更有条理性。

3.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了解情况 由表2可知,在苗医中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占79%,所占比重最大,只有约7%的人不知道。可见苗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关注还是重视的,但还有点差距,这就需要做好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

表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知情情况

3.2 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 由表3可知,苗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苗医都认为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是发展和延续苗医药的有效途径。

表3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

3.3 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重视程度情况 由表4可知,苗医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对它的现状重视程度还是不太满意,虽然重视度达71.4%,也说明人们对苗医药的现状还不是完全重视,在这方面还需加强。

表4 人们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重视度

3.4 对苗医药发展所持态度 由表5可知,苗医对本民族医药发展所持态度也有很大差别,积极乐观的占50%,认为发展道路上遇到问题较多的占50%,看好其发展的人仅占一半,导致这样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例如政策导向不足、传承力度不够等。

表5 对苗医药发展所持态度

3.5 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满意度 由表6可知,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不满意的占64.3%,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政府以及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苗医在传承方面有诸多问题无法解决,降低了苗医的传承热情。

表6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满意度

3.6 发展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由表7可知,认为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建设有很大帮助的占比高达85.7%,说明苗医对其抱有极大地期待。

表7 发展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建设是否有帮助

3.7 参与宣传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由表8可知,100%苗医都认可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通过活动宣传、推广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也为苗医药非物质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氛围。

表8 宣传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参与度意愿

3.8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由表9可知,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人们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对它的保护机制不完善和传承者少,两者占的比例高达80%。所以如何解决传承中遇到的这两方面问题,在苗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

表9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3.9 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情况 由表10可知,雷山县的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程度相当严重,流失程度越严重越得不到好的传承与保护,严重有可能导致其消失,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其流失。

表10 所在地(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程度

3.10 保护苗医药非物质文化对当地的影响 由表11可知,有50%的人认为有正面影响,还有50%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影响。保护苗医药对当地发展是有益的,但需积极拓宽发展之路。

表11 保护苗医药非物质文化对当地(雷山县)的影响

5 小结

本次对雷山县14名苗医所做的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调查表明,当地苗医对《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了解还有差距,如何普及、推广任重道远;苗医都认识到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极为重要,但其现状令人不尽满意,当地苗医群体作为苗医药传承、保护、发展的主要力量,对其重视度仅达71.4%,需要了解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发展苗医药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但苗医药在发展道路上遇到许多问题,政府如何采取一些措施完善保护机制,增加传承途径,做好宣传和政策引导是关键。

苗医药非物质文化现在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有的苗医药文化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而消亡,而传承方式单一是关键。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积极开展普查工作,使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抢救保护;二是对民族医药传承人的保护,要建立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三是保持民族医药的本真原则。对苗族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是促进贵州省苗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传承、保护、发展三者的协调统一,以促进苗医药的发展。

猜你喜欢
雷山县苗族医药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传统医药类非遗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