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对牛蒡子的研究概况

2018-11-05 08: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牛蒡子通辽布斯

, ,*

1.内蒙古蒙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蒙医药用的牛蒡子来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1]。蒙古名为“希伯—乌布斯”、“西伯—额布斯”[4],异名 :吉松[4,6],恶实[4],鼠粘草[4],洛西古,西伯图茹[6]、塔拉布斯[2-3]。产呼伦贝尔盟、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著淖尔盟、阿拉善盟产量较多[4]。常栽培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宜选择肥沃土壤最好的地方。干旱脊薄,积水地不宜栽种[4]。蒙医药上该药味辛、苦,性寒[1,4,6]。蒙药治尿闭,“石痞”,“脉痞”[1,4,6]。中药上味辛、苦,性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疼,斑疹不透,腮腺炎,丹毒,痈疮中毒[4]。本文对牛蒡子果实的蒙医临床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种植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蒙医临床应用

蒙医临床上牛蒡子具有利尿,破石痞之功能,与火硝紫茉莉根、铁线莲、沙棘、寒水石、照山白配伍,制成牛蒡子七味散。用于尿闭,石痞;具有破痞,泻脉之功能,与羚羊角、硇砂、海金沙、螃蟹、豆蔻、银朱、赤爬子等配伍,制成羚羊角九味散。亦可用于死胎不下,脉痞,伤脉[6]。

2 化学成分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比较多,国内外的学者已分离鉴定的主要有木脂素类、挥发油、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倍伴萜类、脂肪酸、酚酸衍生物、多聚糖、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等,见表1。

表1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分类

续表

表1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分类

续表

表1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分类

3 药理研究

目前蒙药材牛蒡子的药理研究报道比较少,具有抗癌、糖尿病、抗炎、抗病毒、抗栓塞、抗凝血、抗肿瘤、抗肾炎、抗流感病毒、降糖降脂、抗菌、镇咳、祛痰、神经保护、热休克反应、扩张血管、保护胃溃疡、免疫系统、质量腰间盘突等其他作用[7-16,22-23]。

4 种植研究[22,24,25]

4.1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怕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0~25 ℃,发芽率70%~90%。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4.2 整地播种 种子繁殖:播种期南方于秋季8~9月;北方于春季3~4月;夏季亦可播种。如遇干旱,出苗不易整齐;秋播如果太晚,第二年则不能开花结实。直播或育苗移栽法,以直播为主。播种前将种子放在30~40 ℃温水中浸泡24 h,按行株距70 cm×50 cm开穴,穴深10 cm,穴内施腐熟厩肥或堆肥,填一薄层细土,肪油,播5~6粒种子,浇水,覆土3~5 cm,稍加镇压。播后10日出苗。育苗移栽法,3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

4.3 田间管理 待苗有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补苗,6~7月中耕除草,结合施粪肥1~2次,现蕾前重施1次磷、钾肥。冬季要培土,保苗越冬。抽茎后培土壅根,防止倒伏。

4.4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发病初期喷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褐斑病,5~6月发病,可喷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l600倍液。另有花叶病为害。虫害有食子虫、蚜虫、红蜘蛛,以及银纹夜蛾、地老虎等为害。

5 小结

目前蒙药材牛蒡子为主要成分的蒙成药有牛蒡子七味丸、羚羊角八味丸等。具有治疗膀胱石痞,尿闭,脉疾,死胎不下,脉痞,脉伤等作用。已分离鉴定木脂素类、挥发油、脂肪油、脂肪酸、酚酸衍生物类等成分,药理作用有抗癌、糖尿病、抗炎、抗病毒、抗栓塞、抗凝血、抗肿瘤、抗肾炎、抗流感病毒、降糖降脂、抗菌、镇咳、祛痰、神经保护、热休克反应、扩张血管、保护胃溃疡、免疫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种植栽培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牛蒡子通辽布斯
通辽西站北京端咽喉区通过能力分析
牛蒡子粥 疏风清热
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与现状调查——以通辽地区为例
换个角度天宽地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新时代视阈下城镇化发展道路刍议
天生不凡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牛蒡子治习惯性便秘
牛蒡子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