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化痰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30例临床观察

2018-11-05 08: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清肺支气管炎小儿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易患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1],痰热壅肺证是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证型之一,症见咳嗽、咯痰、发热、大便干、小便黄等[2-3]。西医对于儿童支气管炎的治疗以消炎、止咳、化痰为主,具有一定疗效,但西药对儿童脾胃功能的损伤不容忽视。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对儿童痰热壅肺型咳嗽具有独特疗效,特定穴位推拿可起到清肺泻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推拿疗法可加快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咳嗽、咯痰及发热的消退时间[4]。笔者所采用的清气化痰汤是全国名老中医黄建业教授基于中医运脾泻肺理论总结的临床经验方。前期研究发现黄老清气化痰汤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具有明显疗效[5]。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老化裁的清气化痰汤联合中医推拿疗法对儿童痰热壅肺型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8年1 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证。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中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2.1±0.34)岁; 病程1~5d,平均(1.8±0.45)d;推拿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1~6岁,平均(2.3±0.22)。病程1~4d,平均(1.7±0.45)d。联合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6岁,年龄(2.2±0.44)岁; 病程1~5d,平均(1.7±0.45)d;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制定[6]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咳嗽痰热壅肺证的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痰热壅肺证:咳嗽痰多,痰黏难咯,发热面赤,口渴烦躁,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等为痰热壅肺证的主症。

1.3 纳入标准 患儿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6岁;家长或监护人志愿参加,随机入组。

1.4 排除标准 排除诊断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其他疾病的患儿,不能按规定时间进行治疗的患儿,资料缺失或者疗效无法判断的患儿,体温超过40 ℃的患儿。

1.4 治疗方法 中药组: 予清气化痰汤治疗( 剂量以3 岁小儿为例) ,处方: 胆南星6 g,全瓜蒌9 g,黄芩10 g,浙贝母6 g,法半夏6 g,杏仁10 g,茯苓10 g,陈皮6 g,枳壳3 g,槟榔片3 g,焦山楂3 g,甘草3 g。每天1 剂,水煎取汁约100~200 mL,早晚分服,疗程1周。患儿在观察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治疗1 周后评定疗效。

推拿组:目前对于不同年龄患儿推拿刺激量没有统一的标准[8],本研究参考文献报道[9]将需要推拿的患儿分为1~3岁组、3~6岁组。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穴位按摩具体穴位如下:包括补脾经100次,清肺经200 次,清大肠200 次,运内八卦200 次 ,揉天突100 次,分推膻中100 次,开璇玑50次,顺时针摩腹200 次,分推肩胛骨100次,揉肺腧100次;发热者可加清天河水200次,推脊3次,痰多加揉丰隆100次。3岁以下的患儿体质较弱手法次数可减半操作,治疗1周。

联合组: 在清气化痰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药及推拿治疗同上。三组的疗程均为1周,1周后评价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愈。患儿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属无效;若咳嗽减轻,咳痰减少,呼吸音变清晰为有效;治疗后患儿咳嗽基本消失,听诊湿性啰音不明显属显效;咳嗽消失,听诊湿性啰音消失属治愈。总有效率为排除无效病例数后其他病例数之和与总病例数的比值。对三组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消退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其他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表现消退时间比较(d,x±s)

注:与中药组、推拿组比较,*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3.3%,推拿组的总有效率为76.6%,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三组比较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中药组、推拿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为儿科常见病,小儿呼吸系统发育未完善,抵抗力弱,患该病后病情易反复,往往经久不愈。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仍以西药疗法为首选,但西药副作用多,长期使用可使患儿身体的各项机能受损[10],不利儿童的健康成长。

中医学将该病归属“咳嗽”范畴,痰热壅肺证是该病的辨证类型之一,临床证见咳嗽、咯痰、发热、大便干、小便黄等。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未完善,其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同时纤毛运动及清除功能较差,当咳嗽发作时具有痰液分泌较多且易滞留的特点[11]。“痰多难消”是辨治该证型的难点,尤其是对于幼龄患儿,往往排痰较为困难。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治疗应重视运脾泻肺化痰方法在治疗咳嗽痰多中的作用。黄建业教授在化裁组方“清气化痰汤”时以运脾泻肺为原则,该方由胆南星、全瓜蒌、法半夏、陈皮、杏仁、茯苓、枳壳、槟榔片、焦山楂、黄芩、浙贝母、甘草组成。本方以胆南星、全瓜蒌为君药,胆南星味苦性凉,入心、肝、肺三经,苦能燥湿化痰,寒能清热,故有清热化痰之功效;全瓜蒌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既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又能宽胸下气,开胸散结,达到利肺气,宽胸膈的目的,二药配伍可达到清化肺内痰热之功。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法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之效,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之效。三者共为臣药,配伍使用可化痰散结,清热解火。杏仁苦温可宣降肺气。枳壳、陈皮同为理气药,功效为理气化痰宽胸;茯苓健脾渗湿可杜生痰之源,焦山楂消积助脾运化。该方在临床应用多年,前期研究亦证实黄老清气化痰汤对于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具有明显疗效。

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穴位可起到调理小儿脏腑经络的作用[12]。小儿推拿疗法对儿童痰热壅肺型咳嗽具有独特疗效,特定穴位推拿可起到清肺泻热,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推拿手法中揉天突、分推膻中、开璇玑、搓摩胁肋、分推肩胛骨、揉肺腧具有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清肺经、清大肠能清肺泻热。补脾经,摩腹,可健脾和胃,符合从脾治肺之法,使邪却正不虚。诸穴共用可清泻患儿肺中郁热,宣肺化痰,同时配合使用健脾之法,可使邪却正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将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快。综上,中药联合中医推拿法能更好改善患儿临床表现,临床疗效确切,联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清肺支气管炎小儿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