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闲话水

2018-11-06 03:39黄新生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知者肾阴肾阳

文/黄新生

这首《水调歌头》为苏轼的代表作。皓月当空、亲人遥隔千里,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流露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作为五行之一的水,也被古代的先哲赋予无穷的哲学意义。《河图》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易经》坎卦为水,外柔内刚、外静内动,虽险难重重,却彰显人性光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川”“冰”“雨”“甘露”等有关水的不同意象,体现出水随物赋形的柔弱一面。同时,水有“莫之能御”的力量,其性虽柔而力至坚,常顺势而为,充满爆发力。

水是孕育生命的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同样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尚书》云:“水润下。”中医用水滋润、向下的特性,来类比人的肾脏。杜甫诗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万物只有在水的滋润下才能蓬勃生长。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之精,既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也包括饮食所化生的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化之气名为肾气。肾中精气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能力。肾中精气可分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肾阴对各脏腑起着滋润作用;肾阳对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肾阴、肾阳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是五脏阴阳的根本,共同维系着五脏阴阳的平衡。由于肾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古人称之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

橘井的由来

唐代诗人元结这首《橘井》抒发了对橘井圣地的幽思。相传,汉代人苏耽笃好神仙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在他得道成仙之际,对母亲说,明年将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能够治疗;如果有患病的人,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后来,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饮橘叶井水者,即可痊愈,求橘叶井水者络绎不绝。从此,“橘井”一词慢慢演化为中医药的代名词。

《橘井》

唐代 元结

灵橘无根井有泉,

世间如梦又千年。

乡园不见重归鹤,

姓字今为第几仙。

风泠露坛人悄悄,

地闲荒径草绵绵。

如何蹑得苏君迹,

白日霓旌拥上天。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说:“知(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水相较于山而言是流动的,所以水与山,两者一动一静。知者动,是说知者每天孜孜不倦地学习,以求日有所获,如潺潺流水不知止息,并且知者善于运用其才智去治理社会;仁者寿,是因为仁者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若既有仁心,又有大智,岂能不寿?这也正是中医学关于动静相互关系的哲学。形动而神静,两者对立统一。古称四大雅趣的琴、棋、书、画,其实都蕴含了动静结合之妙,操琴、下棋、挥毫之时,不仅需要调整姿势、动起脑筋,还需要神凝志定、杂念全无,在不知不觉中,消遣放松且养性益寿。

“五行水本咸,安择江与井。如何不相入,此意复谁省。”(北宋·苏轼《诸葛盐井》)作为五行之一的水,在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中都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水象征着柔弱与包容,顺势而流的水则不乏“刚强”,隐藏着极强的意志力与爆发力,水的多重性格蕴含了深刻的传统哲理,唯有深刻体会方悟其中之真知。

猜你喜欢
知者肾阴肾阳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肾阳不足的药膳疗法
古语积累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论语》佳句精选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
后知者
OntheapplicationofAntConcinpre—translationofmachine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