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2018-11-06 03:39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充质微球内皮细胞

17种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各地11月底前开始执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通知,将阿扎胞苷等17种经过谈判的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并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

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种药品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多个癌种。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经过专项医保准入谈判后,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10月底前将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

睡七八小时最好,太多让人“变笨”

加拿大神经科学家在《睡眠》杂志发表一项最新研究称,他们进行的世界上最大的睡眠研究提供的初步结果显示,平均睡眠时间为每晚7~8小时的人,比那些睡眠时间少于或超过这个数量的人表现出更好的认知能力。

无论年龄大小,与高度功能性认知行为相关的睡眠量(7~8小时)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此外,与睡眠过少或过多引发相关的损伤也与参与者的年龄无关。

这项世界上最大的睡眠研究于2017年6月启动,来自世界各地的4万多人参与了在线科学调查,其中包括深入的调查问卷和一系列认知表现活动。

浙大发明新型生物3D打印方法,未来或有望自由制造人体“零件”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贺永教授课题组发明了一种新型生物3D打印方法,能够操控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成特定结构的微球,进而长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组织。

这一方法将为体外重建类器官,开发更为高效的器官芯片、实施更有效的细胞治疗等,提供有效路径。

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自由制造人体“零件”,更换器官就像更换电池一样方便,器官移植的来源就不再成为问题。不过要真正实现活体器官的3D打印,路途还是有点遥远。

“用这台机器,我们‘打’出了血管化的骨组织。”贺永说,他们第一次用两种分别混合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墨水”,同步打印出了带螺旋形的微球。

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内皮细胞会形成血管化细胞。经过几天实验室培养,呈螺旋形血管化的成骨类器官就形成了。

“这一技术的精度可以达到单细胞分辨率。”贺永说,与现有生物制造方法相比,其特点是首次实现了在微小空间内三维结构的可控成型,为体外重建复杂类器官提供了新思路。

“3D打印生物微组织的另一个用途是细胞治疗。”贺永说。

或许有一天, 人类能够自由制造人体 “零件”。

猜你喜欢
充质微球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miR-490-3p调控SW1990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口腔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三七总皂苷对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悬浮聚合法制备窄尺寸分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分子微球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