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的民主风气
——初中时期的学校记忆(上)

2018-11-07 08:03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见箱爱国卫生师大附中

■冉乃彦

在北师大附中上初中二年级时,我向往着过独立生活锻炼自己,于是说服了母亲,到梁家园宿舍住校。当时还没有一个初中生住校,可能因为我态度十分积极,学校就批准了我和高三同学住在一起。刚开始难免感到孤独,好在高三同学在宿舍的活动,也不拒绝我这个低年级学生参加。记得庆祝新年时,他们和班主任毛鹤龄先生一起包饺子,还彼此送出祝福,真让我体会了什么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浓浓的民主风气

当时,北师大附中的民主气氛非常浓。同学之间有什么想法,就在小组会上开诚布公交流;师生关系也很融洽,记得每当下雨的时候,同学们都会打着雨伞,去接老师来上课(因为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都是平房,之间没有走廊)。

印象最深的是校长设立的意见箱。校长每天亲自开意见箱,而且有意见必答复,因此提建议、意见在同学中比较普遍。我也是经常往意见箱投稿,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个“吃午饭的时候,播放音乐”的建议,并且说明理由:有助于消化。第二天开饭的时候,在礼堂(兼食堂)里就响起了悠扬的乐曲声。

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在“反右”运动中,我们班有一半以上同学,由于爱提意见被打成“右派”。我的好朋友何震,被打成“右派”学生;我的好朋友杨光河,在美术学院被打成“右派”后,只许画病理图。最惨的是班长梁杰,从1957年直到快退休时,才在老同学的帮助下得以平反,解决了婚姻和住房问题。我当时在共青团西四团区委当干事,要不是书记冒着在全市大会上挨批评的风险保护了我,肯定也会被打成“右派”(最后定为中右分子)。

虽然当时的社会环境如此,但是我觉得母校当年的民主教育没有什么不妥,在新时代我们还应该继续追求这种令人受益的民主。

“三反五反”

后来,在“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中,少先队员们也开展了“三要三不要”(要爱护公物,要爱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东西)的活动。

我记得,少先队这个“三要三不要”活动,还是很深入人心的,对于我们这些少年来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时,每个队员需要主动自查并说出自己的问题。

我有一个在现在不算问题的问题,但在当时它困扰了我好久:我曾经在操场边上捡了一个墨水瓶。这个墨水瓶造型好看,晶莹剔透,我十分喜欢,就放进自己口袋里了。这件事情要不要坦白?这种贪小便宜的行为,如果不说,也没有人知道啊,那么,说还是不说?我在心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战胜了自己,找到老师,低着头把事情和盘托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确如此,我一生都受益于这次战胜自己的活动。

当时,北师大附中的总务主任成了贪污“大老虎”,待在我们教室旁边的一个小屋里“反省”。结果,课间十分钟,有人在窗户外说几句讽刺话,有的甚至扔个小石头,还有人写一张“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标语,贴在天花板上,让“大老虎”躺着也不得安宁。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幼稚的行为的确需要引导,当我们自认为是在以正义的态度参加政治运动的时候,其实已给很多无辜的人造成了伤害。

那一年,我们还做了件有意思的事:少先队小队每天都向全班发布全国“三反五反”的进展消息。我们从报纸上、收音机里得到有关消息,立刻写在一张字条上,画上插图,前面画一个“电”字做标志,贴在墙上,引来同学们观看、议论,我们小队很有成就感。最积极的就是我和刘如桐,我们俩常常在他家看报纸,听收音机,写字条,画插图,一忙就是一两个小时。

参加爱国卫生运动

在全国掀起的爱国卫生运动中,少先队员当然不能落后。我们做的最多的是消灭苍蝇、蚊子,每天向小队长汇报自己的“战果”。我印象中大家都是很诚实的,自己打了多少就汇报多少。

我发现学校南边那个院子,由于杂草丛生,蚊子最多,于是和大家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南院打蚊子。中午出现的多是花斑蚊,这种蚊子白天也叮人,还传染大脑炎。大家有些紧张,因为邻班的一位同学就是不幸得了大脑炎去世的。

我是一(1)班的中队长,要起带头作用,还是每天去那里打蚊子,有时候有好几位同学做伴,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打蚊子,挺自豪的,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一种光荣的使命。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意见箱爱国卫生师大附中
爱国卫生运动的中国经验:生成与新进展
我对意见箱有意见
我对意见箱有意见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意见箱
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记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物理老师李湘黔
探寻杰出人才的成长足迹——记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
爱国卫生健康陕西
意见箱的妙用